由于性格的原因,每一次与老师相处,我都是带着敬畏的心态。
小时候是觉得老师很严厉,不容易亲近。大学之后,也有的老师是硕士刚毕业,不比我们大多少岁。
看着有的同学可以和老师玩得很好,我心里面是非常羡慕的。
但是,无论怎样我好像都没有办法和老师亲近起来,即使我现在是师范生,以后可能也是一名老师。
小时候会惧怕老师的提问,怕答不上来会被笑。即使到了大学,我这种心理还是存在的,说特别内向吧,我也算不上,但是却也是一个心思特别重的人。
可能,小时候有段时间没有朋友,加上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没有人开导,让我无比的自卑。
作为曾经的留守儿童,这段经历对我影响太大了。没有人教我怎么表达自我,甚至有段时间不会交朋友。
即使,这几年我一直在努力改变,但是小时候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无论怎样,那刻在骨子里的自卑,并不是那么容易改掉的。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真的是重要。
以前没有过多的关注这个方面,后来学了师范,我们教育学老师给我们看各种教育现象,各种的教育方法,我才慢慢关注到这个问题。
明白身教大于言教。明白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没有压力的学习到知识。
以后我一定不能让我的孩子再变成留守儿童。
在学到教育学的时候,影响人成才的因素有很多,有基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以前会感觉主观能动性是最重要的,人和动物的区别是因为我们拥有主观能动性。
后来觉得这四样都是一样重要,缺一样都不能。
特别是今年广西的高考状元出来,不再是以往的什么“寒门贵子”,相反这位状元家境真的不错,还有浙江状元家境也不错,我不否认寒门有贵子。
但是能够善假于物,这却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在学到荀子的《劝学》也没有多大的思考,现在想想如果有外物的帮助,我们真的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