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后,平时冷清的校园门口,突然就热闹起来。
很多早上送完孩子的家长,停在学校门口,或者看手机、或者和其他家长聊天、或者找个可以坐下的地方发呆,就这样,一直等着,下学的铃声响起,将孩子接回家。
不管是父母还是老人,目送孩子踏入校园,满脸的不舍,直到孩子消失在视线中,才肯离开。
爱子之心,人之常情,可是,家长们还是应该丰富自己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离开父母、离开家独自闯荡。
被孩子填满的生活,难免有点单调了。
01
大家都在干什么
鲁奶奶,孙女上幼儿园大班,在送完孩子后,她就去菜市场买菜、回家洗衣、打扫卫生,自己比较喜欢的是跳广场舞,平时没事就会和姐妹们一起探讨,下午到点了,就会去接孩子放学,回家做一家人的饭菜。
一天的生活,琐碎但也忙碌,几乎没有太多自己的时间,都在为孩子的家庭付出。
唯一的爱好就是广场舞,但是每次也不能尽兴,有时出来带着孙女,还得看孩子,也没法全心参与。
这是大多数家庭中,老人带孩子的状态。
老人承担了大多数家务、杂事、接送孩子的工作。父母们下班后,会承担一部分工作。
老人的付出,让一个双资家庭可以正常的运转。他们牺牲了自己的老年生活,在退休后仍然奉献着自己,发挥余热。
因为这一代人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父母都只有一个孩子,两个孩子照养四个老人,共同生活,互相照顾,成为很多家庭里的生活常态。
老一辈帮着照顾孙辈,子女也能随时知道父母的健康状态。
家里没有老人,会由父母自己来完成。
桃子妈,自从生完孩子,就全职在家,负责孩子和家人的起居生活。
送完孩子,她会赶快回家,做自己的事情,写文章、做电商、打包发货,特别忙碌,因为孩子中午在学校吃饭,她一般一天吃两顿饭,早上一顿,晚上和孩子一起吃一顿。
孩子回来后,就会全身心投入到亲子陪伴中,两人一起玩耍,一起画画,一起讨论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哪种生活方式更合适,我们无从判断,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02
父母自己过得好,孩子才能好好过
有个朋友是全职妈妈,和我抱怨在家带娃的艰辛和无人理解的痛苦。
她的孩子还小,需要哺乳喂养,家务由婆婆代劳,婆媳关系,自古是一个难题。
她和婆婆之间的关系,就十分恶劣。因为长期在家,没有上过班,两人所有的交集就只有孩子,两代人关于孩子的教养,因为分歧,经常闹矛盾。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胆小怕事,自卑。
善良的孩子,以为是自己的原因,才会让家里人变成这样。
所以他们会谨小慎微,害怕自己说得话、做得事带来争吵。
谁都不愿意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下生活,孩子也是一样的。家里的氛围不对劲,敏感的他们会第一时间感觉到。
因为朋友的聚焦只在一个点上,所以她无法从当中抽离出来,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我建议她走出去,多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不要将心思都放在孩子和家庭琐事上。
她确实开始改变了,在小区找了一份工作,开始读书、考试、社交,让自己的生活由只有孩子、只有家庭,变成逐渐有了自己。
是的,只有当你开始关注自己时,你周围的人和事,才会变好。
一旦你失去了自我,一切都很糟糕。
孩子的第一个模仿对象,就是父母,当父母过好自己的生活,每天开开心愉快,孩子才会从父母身上学到自信、学到自尊、学到自爱。
03
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孩子们,背上书包,带着笑容和希望,进入学堂,开始了他们人生的第一课,踏上了漫长的求学路。
作为孩子的坚强后盾,除了家务、杂事这些细琐之事,父母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希望和为之奋斗的梦想和事业。
曾经看到一个新闻,母亲每天就负责面临高考的孩子的起居生活,放学回家,孩子在外面写作业,她就在里屋看电视。
辅导作业谈不上,她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催促孩子写作业,孩子想休息一下,她就会拿学业压力督促孩子。
试问?一个自己都做不到自律与规范的父母,如何让孩子去做到?
孩子写作业,你在看书、学习、进修、充电,那孩子自然会学习。
如果一件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如何强迫一个孩子做到呢。
最好的状态,就是,你在成长,我也没有停止奋斗。
人生就是一所终身制的学校,没有人能学完,哪怕到了弥留之际,也许都不算是毕业。
生儿育女,只是人生之路上的一个阶段,不要因为有了孩子,就放弃了自我的成长。
我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没有一点点改变。
是的,我们只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多了一份牵挂和期盼,仍要继续曾经的梦想,和你的孩子一起共同成长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