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渣甸出生在苏格兰邓弗里斯郡的一个农庄。他18岁,毕业于爱丁堡医学院,并得到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文凭,成为一名在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布伦瑞克号"上进行海上服务的外科医生。1817年渣甸离开东印度公司,先是成为孟买几间小商行的代理商和小股东,最后在1823年在广州加入了在中国开业的最古老的英国私人公司——马格尼亚克商行(Charles Magniac Co.)。1832年7月1日,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and Company, Ltd.),一个普通合股公司,在中国广州成立,渣甸、马地臣是主要合伙人,买卖鸦片、茶叶和其他货物。1833年,国会结束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对中英贸易的专营权。怡和洋行抓住了机会,填补东印度公司留下的真空。虎门销烟直接催生了著名的“渣甸计划”,里面详细给出了鸦片战争的作战计划和融资计划。
怡和洋行对香港早年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亦是首家在上海开设的欧洲公司,和首家在日本成立的外国公司。今天,怡和洋行在香港仍然相当活跃,仍是香港仅次于政府的最大雇主。今日香港的一些地标仍以怡和洋行及其创办人命名:如渣甸山、怡和街、渣甸街、渣甸坊、勿地臣街、怡和大厦和怡和午炮。
1949年后,怡和在中国大陆的大部分资产及生意被收归国有。公司总部迁至香港。公司在1961年首次在香港上市,获超额认购50多倍。到了1984年,怡和将公司驻册地点由香港迁往百慕大,并在1990年代初将公司及旗下多家子公司的上市地点从香港移至新加坡或者伦敦。经历百年沧桑,目睹香江变迁,怡和在香港回归前一刻转移重心离开港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