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你属于“心情都写在脸上型”还是内敛型?我属于前者。早上去买菜的路上,我心里一直在计划着今天的食物,内心里列了一个清单。买完菜后我应该是放松的,可是我感觉自己的表情很僵硬。我动了动脸上的肌肉,尽量让自己的表情舒展一些,而表情又带动了我的心情,我瞬间松弛了。
表情管理是我学习身心灵的时候体会的。学习之后我开始向内看,而最明显的就是我身体的表现,因为我们的行为是内在活动的外显。
表情管理是我们时刻都能意识到和容易管理的身体部位,前提是要有意识地关注表情。比如和伴侣争辩的时候,我会感觉自己的脸部表情在积蓄能量,似乎要调配(很厉害的样子)最严厉的表情才能打败伴侣。假如当时有一面镜子,估计能看到镜子里面目狰狞的自己。如果我们难于察觉自己的情绪,面部表情管理是个不错的方法。
面部表情管理适用于情绪的觉察,但还有一些身体上的“表情”不容易觉察,而它们的表达同样很重要。比如皱眉,我们时常会在思考和焦虑的时候皱眉,而思考是人的智力基础,人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会思考,所以皱眉思考是正常行为。那么焦虑就是不正常行为吗?非也。和思考一样,焦虑也是人的本能,但过度焦虑则是我们需要攻克的难题。
过度焦虑带来的不仅仅是皱眉,还会让我们整个身心为之消耗,简言之——耗能。身心严重耗能又会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疾病,所以我们对这部分身体发出的信号才格外关注。
过度焦虑带来的信号通常会很明显,比如寝食难安,烦躁,不能集中精力等。身心受到威胁,身体发出信号,我们就要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需求上来。紧绷的身体,胸口郁闷,四肢无力,都是过度焦虑发出的信号。
把注意力转向自身以后,我们再捋一捋导致我们焦虑的事件,我们的需求是什么,也许才能在焦虑上按下暂停键,尽可能地为理智争取时间。
我一直对身心保持好奇。我通过觉察自己的身体感受,会有意识地关注每个神经发出的信号。比如脚趾抓紧,两手僵硬地保持一个姿势,双膝盖紧绷,心跳加速,还有面部不自然的小动作等等,都为我提供了线索。当我对这些敏感的神经做出的反应给予关注和理解,就能为缓解焦虑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冥想,与身心连接,舒展眉宇,都是缓解焦虑的方式。在我每天坚持日更的这段时间,除了睡觉,我的大脑随时都在运转。写作命题,构思,遣词造句,像走马灯一样在我的脑海里翻转,停不下来也挥之不去。我焦急地码字,堆砌,有时候乱糟糟地表达一通,有时在思维跳跃中完成写作,写作质量可想而知了。我又反复修改,而后又反复挫败。
当我发现了自己的动机之后,才明白了我想表达是因为心里的积压,我每天与家庭为主,与书籍为伴,没有鲜活的关系供我倾诉,所以我才拼命的书写。因为书写既能陪伴我,又能满足我的自恋需求。
思忖之后,我开始慢下来,不再为了写作而写作。不想写的时候我就记记笔记,发发感慨,不再想当然地制造焦虑。我也时刻关注自己的表情,享受与身心独处的时光。我认为,为身心蓄了能,才能走的更稳,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