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是西北人民的精神源泉,在贾平凹的小说《秦腔》里,多数生活在清水街的人不管是遇到开心的事、还是不幸的事情,听秦腔、哼秦腔、打鼓是他们提升精气神的主要方式,在我看来秦腔是西北方言与阴阳顿挫的节奏相结合的产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来上那么一段。我想起曾经生活过的小山村,在这个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接壤的地方,母亲除了哼唱那些红色歌曲,最喜欢唱的就是秦腔,祖辈们最爱看的电视节目也是秦腔。当时的黑白电视靠天线接收信号,只能收到两个频道,一个中央台,一个地方台,每天晚上按时看地方台播出的电视剧成为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这些剧大多是港台的武侠片、古装剧,虽然中间不停地插播广告,但是我们也宁愿耐心地等待,不过周六晚上例外,中央台是综艺节目、地方台就是戏曲节目,这也是我们最无聊最无奈的时候,大人们则饶有兴味地欣赏着来自全省各地的秦腔票友们在打擂台,而我们总觉得那咿咿呀呀的唱腔与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不可同日而语,后来长大了,我才知道秦腔是那困苦的岁月里祖辈们的精神慰藉,作为一个地方戏曲,秦腔是世世代代的三秦人民在历史的长河里谱写的灵魂之音,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每一个西北人的血液里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对祖辈们来说,秦腔就是他们的精气神,是让他们在困境中崛起、激发他们人生动力的精神源泉。
上大学时,我们听了陈忠实先生的演讲,他说作为一个西北人他认为最痛快的事情就是一边听着秦腔一边吃油泼面,秦腔不仅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也支撑着他熬过了那段在别人看来枯燥的、乏味的写作生活,写下了那部波澜壮阔的关中诗史。还有一个教授是秦腔的忠实爱好者,面对台下来自天南海北的学生,他说自己平生最大的爱好是吼一声秦腔,高兴时吼,不高兴时也吼,于是他开始了自己即兴表演,没想到刚吼出几个字,两个来自南方的女生吓得赶紧从教室里跑出去了,同学们哄堂大笑,教授自嘲地说没想到这阵仗倒吓着了别人,接着全情投入地又唱起来了,那气势、那唱腔吼出了西北人的气势、吼出了不向命运屈服的倔强、吼出了面对困难而迎难而上的勇气,他的表演换来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对秦腔的狂热彰显出西北人对故土深深地眷恋,也体现了三秦儿女质朴无华的品质和昂扬豪迈的人生情怀,秦腔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一种坚强不屈的韧性、一种开拓奋进的魄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