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谁都不如求自己
这世界上除了父母以外,没有人会永远无条件的给你任何支持。但父母的能力往往有限,辛苦把你养大,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
一
一九八九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在沈阳一家国有大型机械厂。由于单位离家较远,就住在单位的宿舍里。同期大学毕业分配来的有几十位,大多数住在宿舍里,与大学一个班级差不多。下班后,一群单身汉打球、喝酒、下棋,玩儿得不亦乐乎。
有一个人下班后经常来我的宿舍聊天,姓李,这里就称他为李四好了。
刚开始我以为李四是某大学毕业同期分配到一个单位的。有一天我问他什么学校毕业的,李四说他不是大学毕业,我也没再说什么。
一天中午,我实习的车间要打篮球赛,工会主席问我会不会打篮球,作为大学篮球队长的我当仁不让,一上场便威风八面。
中场休息时,我看见李四穿着工作服端着饭盒在场边看热闹,我就问他怎么在这里,他说:我是车间里的车工。噢,原来他是最基层的青年工人,毕业于本单位的技校。
在车间实习期间,没有什么太多的事情,跟着老工程师巡视生产,帮工人看看图纸,计算个加工数据。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不务正业,帮党总支书记写论文,给车间写黑板报。后来,车间的团总支改选,我兼职做一些共青团的工作。
李四由于热衷于共青团的工作,成为了一个团小组长,一来二去,我们渐渐熟悉起来。
二
车间实习一年后,我做为党的后备干部人选,被调到单位团委工作。
我们单位很大,有二万多人,分三个厂区,团委自然在总厂。下属的总支及支部有几十个。
李四所属车间在二厂区,离总厂有一定距离。各个支部经常要到团委领文件,送交团费等。这种挨累不讨好的事,很少有人愿意做,但李四可不嫌麻烦,自告奋勇担此任务,目的就是能到机关混个脸熟。
我们企业虽说属于部属企业,但一些党政关系还是挂靠地方管理,只是人事任免权不在地方。
与我们对口的冶金局团委经常有一些工作上的往来。局团委限于人员编制问题,经常从下属企业借调人员帮助他们工作。可凡是有一席之地的人都不愿意被借调,因为不但留不下,而且回来后可能原来的岗位也没了。虽然说不至于下岗,但往往被边缘化。
李四由于经常跑腿来团委,得知此消息,主动要求被借调,但限于自身条件较差(无学历、一只眼睛斜),一直也没成行。后来局里实在借不到人,李四终于如愿以偿。
三
李四被借调到局团委后,开始了他人生最精彩的演出。
每天第一个到单位,把自己办公室及所有领导的办公室全部打扫干净,开水打回来,茶泡好。
为此每天天不亮就要出发,除此之外还经常回郊区家里弄些新鲜蔬菜水果什么的带给各位领导。
下班后回到宿舍开始了他一天真正的工作。为什么呢?因为他文化有限,很多东西写不出来,下班后流窜于各个大学毕业生的宿舍,请他们帮忙写点东西。我自然是他经常来找的人,一是工作对口,二是我单位借出人员。
周边的人用各种语言损他,用最难看的眼神瞅他,他全不在乎。
可以帮你打饭,你下棋帮你端茶倒水,只要再给我讲一句有用的。
这么诚心,我们也不会刻意为难他,经常把各种文件资料带给他,反正也不是什么机密。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四的付出终于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局下属某单位缺一团干部,李四被局里派出正式任职,实现了从工人到干部的质的飞跃。
四
李四履职新单位后,继续着他的演出。
天不亮就起床到单位扫地打水,不管什么天气也不论自己生病与否从不间断。
后来,李四荣升为单位的团委书记。
一九九三初,我辞职下海离开了原来的那家工厂,与李四也失去了联系。
一九九八年我来到苏州,与原来的朋友联系更少了。
二零零二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一接是李四打来的,说非常想念我,什么时候回老家聚一聚。我说刚好几天后我就回去,他说好的,到时候把我们原来团委的人都聚在一起。
李四就是有这个劲头。
我原来团委的同事们已经没有一个在原单位工作的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有大中型企业非常困难,工资都难以按时发放,大家都各奔前程,李四居然把他们一个不落的全部找齐。
老朋友们相聚当然很热闹,但李四这个编外人员成为了中心。李四的眼睛也手术矫正好了,活脱脱一个大帅哥,时任单位的行政处长。
二零一零年,李四携父母及妻子儿子来苏州旅游,我请他们一行吃饭,得知李四已经成为某大型钢铁集团沈阳销售公司的总经理。
五
我除了祝福他以外,内心有无限感慨!
李四是一个典型的屌丝逆袭的案例。
无背景、无学历、无特殊技能。
有韧劲、有目标、有牺牲精神!
当多少人守着自己的文凭报怨世无伯乐而碌碌无为;
当多少人高谈阔论而不愿意做最基础的工作;
当多少人一脸茫然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干什么的时候。
李四的经历就是给你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时光荏苒,转眼我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
路过的人早已忘记,经过的事已随风而去,但李四一直在我心中。
李四不是什么大人物,也没有什么巨大光环。但他一步步的走向了自己的成功是否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全靠自己。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求谁都不如求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