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774932/5d9225aa76a24544.jpg)
73、阅读策略单元单独安排在上册教材意味着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掌握“阅读策略”的概念内涵
“策略”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策略具有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明确的行动目的;二是有具体的行动方案;三是在行动的过程中,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对策。阅读策略,是指为达到一定的阅读目的而实行的阅读实践活动。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的区别
阅读方法是指具体的方法,阅读策略则是对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阅读策略的使用具有整合性、选择性和灵活性。读者要根据阅读目的与文本材料的不同,灵活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阅读方法,来帮助自己阅读。阅读策略是建立在阅读方法之上的,但不是阅读方法的简单叠加,而是对阅读方法起着指导和调控作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15774932/2ae40cfa022621c4.jpg)
其三,我们需要明白“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特点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每学年独立设置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即三年级上册“预测”、四年级上册“提问”、五年级上册“有一定速度阅读”、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
“阅读策略单元”的设置在上学年教材中,具有以下特点。
1、让阅读策略课程目标更明晰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独立设置四个“阅读策略单元”,观照了课标的要求,将“阅读策略”课程目标具化为课程内容,凸显了“阅读策略”这一课程目标的系统性、阶段性和科学性,让阅读策略编排变“无”为“有”,变“随意”为“有意”,变“模糊”为“清晰”,让课程目标看得见、摸得着,增强了课程目标的指向性、指导性、操作性。
2、让阅读策略教学内容更聚焦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单元整组的形式独立编排四个阅读策略学习内容,并设计了一系列学习实践活动内容,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课程单元,使阅读策略课程内容变“随意安排”为“精心设计”,变“零散植入”为“整体推进”,变“有要求无载体”为“内容详实有体有系”,让单元目标更加凸显,让单元课程内容更加集中、更为聚焦,在教学实践中能有效避免教学内容冗杂、泛化甚至“旁逸斜出”“节外生枝”等方面的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5774932/2df4f2ff39327232.jpg)
3、让阅读策略教学方法更灵活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虽然以单元整组的形式独立编排四个阅读策略学习内容,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实践活动,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使阅读策略课程变无方法为有方法,变有方法为用方法,变用方法为巩固方法,变方法为策略,变策略为能力,体现阅读策略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阅读策略单元安排在每个年级的上册教材中,而下册教材没有安排,这并不意味着下册教材就不可以使用这种阅读策略。如三上阅读策略单元《预测和推想》,语文要素①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②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③尝试续编故事。三下《想象的世界》语文要素①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②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因此,阅读策略单元独立设置在上册教材,是为了体现阅读策略的可操作性,也是为了体现阅读策略的实效性。于此同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阅读策略的联系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