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都尉古剑》
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
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
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
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
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
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
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
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
这首诗据考证大约作于808年前后,时年白居易37岁,当时在朝廷担任左拾遗(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副职),主要职责为检查皇帝遗漏。
这个职位没什么实权,但是还老得罪人,这就好比当今的纪委,都是找人过错的工作。左拾遗更难的是专门找皇帝的过错,这种高危职业,古代可是随时掉脑袋啊!
大概这一段时间,大白写了许多这一类的托物言志诗歌。譬如这首明着写古剑,暗着劝谏皇帝和上位者慎用公权力。
这一年,大白终于执拗不过老母亲,娶了驸马爷的从妹。长居京都,岂能免俗?他终于还是找了个门当户对的小娘子,老母亲开怀大慰。
白母是个很实在的人,娶妻找名门大户好找关系啊╯□╰,这些本是年轻时的白居易不屑于做的。可是,37岁这年,他终于还是向现实低了头。
他忘记了初恋情人,他乐而忘返,开始为乌纱帽奔波,但是他又不能完全丢掉心中那点小心思。于是,在文章诗歌里,偶尔会反抗和挣扎几下,却也只是打出几朵浪花。
李都尉何许人也?不可考,但不妨碍我们思考此时的白居易已经开始思量着换一份差事,譬如调离左拾遗的职业,去到京兆尹门下。两年后,白居易出任京兆府户部参军(首都管理民政的部门副职,开始有了实权)。
所以,这首诗我都有些怀疑,他是为了调职,从而交往了这些军队的人物,但也可能他的老婆和丈人安排的,亦未可知。
总之,白居易和这位李都尉关系还不错,于是乎结合自己的职责,他借着《李都尉古剑》名义,行劝谏上位者慎用公权力的实情。

《古剑》这首诗很好懂,不难理解,这是白居易一向的文风用词。诗中说,我想借李都尉的古剑一看,但是又不敢求取。
此处,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白居易想求得更实权的官职,可以大杀四方那种,但是又害羞不敢求取功名。
年轻时,我们总是放不下脸面。面嫩不敢求取知识,我们就没有获得更好的成绩;面嫩不敢求取那个暗恋的对象,我们又失去了懵懂的爱情;面嫩不敢求取好的工作,于是机会同样稍纵即逝,如此等等。
白居易告诉自己,丢掉那些所谓的脸面,大胆求取,于是,他求来了门当户对的老婆,并生了孩子。要养家,他就不得不继续丢掉面嫩,求取每个月四万五的首都民政局长一职。

读这首诗最后几句,我竟然想到7年后,那场朝廷大动荡,宰相武元衡当街被刺杀,白居易以太子赞善大夫,频繁上书行那左拾遗的职业,最后,被弹劾成功,遭遇贬官为江州司马。
这个司马相当于什么官职呢?大概相当于今天的仓管,在古代马匹很重要,仓库马粮就显得很重要,所以,江州司马大致就是江州地区的弼马温了(孙悟空听到弼马温实情后,反下天庭,人间也有许多司马直接弃官而去的。)
然而,白居易不能弃官而去,他还要养一大家子,他就不能不强颜欢笑也要做好这个弼马温,不是谁都可以学孙悟空的啊!
七年前,在这首诗中,他写道:“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恐怕做梦也想不到,七年后,白居易竟然会听到这种当街刺杀的诗中情景。
从敌人的角度看,这岂不是真正践行了白居易诗中所写“将断佞臣头”和“夜半刺私仇”。
倘若敌人把自己想成千古风流人物,肯定只承认“断佞臣头”,而不会承认“夜半刺私仇”。当然,倘若是真小人,承认自己刺私仇也是可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