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理散文
《读白乐天诗文》有感(12)

《读白乐天诗文》有感(12)

作者: 黄思明 | 来源:发表于2022-07-31 08:17 被阅读0次

《夜雨》-中唐·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高风亮节很难,淡泊名利恐怕也做不到

1.夜雨感怀事,心有绕情思

同样是写《夜雨》,我们来看看四位大唐诗人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且来对比试读一番,先看韦应物的《雨夜感怀》:

微雨洒高林,尘埃自萧散。
耿耿心未平,沉沉夜方半。
独惊长簟冷,遽觉愁鬓换。
谁能当此夕,不有盈襟叹。

韦应物(约737-约791)是大唐由盛转衰时代的人物,历经安史之乱。但他有个好出生,放在今天,他就是又红又专的妥妥一枚公子哥。

韦应物的曾祖是大唐宰相韦待价,作为京兆门阀大族韦氏嫡系,他有理由纨绔。小韦学了一身好武艺,为祸乡邻,战乱前,他可算是出了名的京城恶少。

考试读书不存在的,因为祖上荫佑,他直接做了唐玄宗的护卫,相当于如今的中南海保镖。

终于,在一场轰轰烈烈的安史之乱下,让耽于安逸的大唐官员们,尝到艰辛恶果。唐玄宗都被迫丢了帝位,何况小韦只是前前前宰相之后。

大约二十岁的小韦同学丢官后,也不会投资,留的存款坐吃山空,不到两年,他就开始穷困潦倒。

韦应物亲人去世的去世,失联的失联,兵荒马乱的,谁又顾得上谁呀!再说,小韦啥都不会,自己都饿得半死不活。

穷困潦倒之际,小韦惊闻太学招学生,小韦好歹也是书香之家,没见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啊!

小韦回忆童年,搜枯肠胃,终于被他艰难通过学生考试。小韦考的是倒数一二名,差点被刷下。他这才发现读书的好处,后悔当年不好好读书。

于是,公元759年始,二十余岁的韦应物在太学苦读诗书,终成一代文豪。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终于被剿灭,新皇帝合计,开始拨乱反正。韦应物通过几年的苦读,再也不怕任何考试。

大约二十五六岁,小韦被朝廷任命为洛阳丞,那可是东都洛阳的公安局长,那也很厉害了,在这种再也靠不上祖宗的新皇帝面前,能被授予东都洛阳的公安局长,韦应物当然感激涕零。在洛阳述职后,小韦写下著名的《广德中洛阳作》,其中前两句如下:

生长太平日,不知太平欢。今还洛阳中,感此方苦酸。

这首诗语言特别简练易懂,比他后来写的《雨夜感怀》好懂多啦!公元776年,韦应物妻子去世后,因思念和孤独,写了许多感怀的诗篇,这时老韦同志也盛年不再。

老韦想起来一同逃难的往事,艰难的爱情总叫韦同志不能忘怀。中年丧妻,长夜孤独,微微夜雨总叫他不冷自寒。

韦应物通过“萧、耿、沉、独、愁、叹”,六个字就给我们描摹出来一个愁容满面的孤者形象。

2.夜雨锦官城,润物诗无声

再看第二首杜甫的《春夜喜雨》,不同于感怀诗,一句“喜”字,给全诗一种明亮喜悦的总基调,如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的最后一句,杜甫给我们点名了地点。原来她在天府之国的成都。难怪杜甫会喜不自禁,夜雨润万物。

杜甫比韦应物早了三十年左右,这首诗写于老杜49岁客居成都时所写。同年,小韦同志还在太学苦读诗书。

因为安史之乱,大家都过得很难,杜甫更是流落他乡。好在是天府之国,吃穿不愁,这和杜甫离开四川,北归中原,看到的都是饿殍千里,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永远的白月光

3.夜雨寄离恨,千年情深深

再来看第三首《夜雨寄北》,这首诗也是作于四川,全诗如下: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但是,相比于杜甫在成都写《春夜喜雨》,此时,我们要把时间往后推90年,也就是公元851年。这一年李商隐约39岁,正在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任职,可能是掌书记一类职务。毕竟李同志言轻位卑,因为被朝廷牛党白敏中等打压(白敏中是白居易从弟弟),李商隐回不去首都,也就只好到处投靠地方节度使。

这一年,李商隐妻子在长安逝去,也不知道李商隐远在四川有没有听到消息,但是他和妻子王夫人感情深厚,却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姑且相信,李商隐独自一人在四川梓州,还没听到妻子病逝的消息,只是由于长期分居两地的一种思念之情,才写下这首流传千古的情思绝唱。

毕竟有巴山江水阻隔,长安到巴蜀邮差还要走老远距离,而且信件丢失,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这首以妻子王晏媄的口吻,描写思念之情的诗句,可谓句句铭心刻骨。哪怕千年以后的我们,也能够体会到那种因聚少离多而盼望相见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来自抖音,如侵立删

4.夜雨思初恋,乐天情绵绵

最后,我们回归白居易的《夜雨》,这首诗可能作于811年,也就是李商隐同志写《夜雨寄北》的四十年前。

而且,李商隐还去拜访过年迈的白居易,对白居易肯定也是崇敬非常。但是,终究两人性格不同,估计也聊不到一块去,白居易是富家子弟出身,李商隐却从小穷得叮当响。

小李同志在白居易面前,估计就是个小朋友,毕竟白居易比他大了四十多岁!但是,不妨碍小李喜欢白居易,这首《夜雨寄北》没准就是在致敬这位前辈,亦未可知。

40岁的白居易,为何写《夜雨》,原来他又思念作怪,放着身旁的娇妻美眷他不宠爱,想着他二十多年前的那位邻居大姐姐湘灵了,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嘛!

从今天的角度看,白居易真是标准渣男一枚啊,已经是三个娃娃的爹了,还想念着初恋,关键是还这么明目张胆。

老白啊,老白,你家小媳妇都给你生三个娃了,你还写这种思念初恋的苦情诗,你恶不恶心?这样要是杨夫人看到,能不嫉妒和吃醋嘛?气出病来咋办?那不是破坏家庭和谐嘛!

但是,人中“色魔”可不管,诗中色魔他就要写,于是笔下直言道来: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诚然,我们今天读来,你可以浅浅一笑十年少,笑白居易的不知足;你可以深以为遗憾,遗憾白居易没有和邻居小姐姐成为良配;你也可以为之叹息,叹息做娘的咋这么势力眼,看不起乡下人的小姐姐湘灵!……

至此,四首诗,我们全部鉴赏完毕,大家还有什么感受呢?在我,则是好像把大唐的诗酒风流又经历了一遍,正所谓:

大唐诗酒风流人物,

夜雨写尽时代千古,

徒留绝唱后人乘凉,

多少午夜经典陪读。

相关文章

  • 《读白乐天诗文》有感(12)

    《夜雨》-中唐·白居易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

  • 《读白乐天诗文》有感(14)

    《宿紫阁山北村》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夺...

  • 《读白乐天诗文》有感(15)

    《何处堪避暑》何处堪避暑,林间背日楼。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日高饥始食,食竟饱还游。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眼明...

  • 《读白乐天诗文》有感(16)

    《秋游》下马闲行伊水头,凉风清景胜春游。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著洛阳秋。 1. 本诗大约写于白居易58岁,是年冬天...

  • 《读白乐天诗文》有感(11)

    1.写文祭兄弟 《祭乌江十五兄文》-中唐·白居易 维贞元十五年七月七日,从祖弟居易,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故乌江...

  • 《读白乐天诗文》有感(13)

    《李都尉古剑》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至宝...

  • 《读白乐天诗》有感(6)

    《窗中列远岫》天静秋山好,窗开晓翠通。遥怜峰窈窕,不隔竹朦胧。万点当虚室,千重叠远空。列檐攒秀气,缘隙助清风。碧爱...

  • 《读白乐天诗》有感(1)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摘录自白居易谪...

  • 《读白乐天诗》有感(2)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南望鹿门山,蔼若有...

  • 《读白乐天诗》有感(3)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白乐天诗文》有感(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xk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