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是奶茶刘若英的荧幕电影处女作。
除了卖情怀,过度消费前任、青春、初恋等痛点以外,电影的大规模退票事件,一度成为风口浪尖 ,饱受争议,甚至可以载入电影史册。
说实话,《后来的我们》,我没看。
但是,不用看电影,我也能写出千字影评,电影满满的套路,能是一部好影片?
焦虑的国产电影,贩卖前任的题材一茬接一茬出现,完全是在浪费观众的时间与金钱。
就单纯为了再次感受爱情失败的遍体鳞伤,让现实的鞭子一次又一次抽打原本疲惫的身心。
电影过分渲染追求爱情的神圣与伟大,甚至背离传统的道德标准。当我们缅怀前任的时,又将眼下现任的温柔陪伴置于何地?
想起了Y,治愈系女生,有着浅浅的梨涡。如今,她工作了,有了些许社会气。
对于女生,她很好撩,而对异性总是非常冷淡,截然相反的态度,只是源于她真正受过爱情的苦。
谈起前任,她就像一个无助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一路上没有行人,没有喧嚣,有的只是孤独,只有自己的影子与她陪伴。那时,只有自己,一个人走无人敢走的街,满脸挂满泪水。
不能、也不敢缅怀前任,是惧怕遇见那时孤立无援的自己。
朋友M一直保留着前任的所有联系方式。
分手后,没有和前任说过一句话。但我知道,ta会时不时矫情地看看前任现在的动态,想知道ta最近去过哪些地方,交了哪些朋友,没有ta的日子,前任过得如何。
当M在视奸前任的生活时,最好的自己也被一并带走了。
曾经爱过的人,分手后还不忍心删除前任,不管是联系方式还是记忆。其实,都没有走出前任的阴影,始终生活在阴影下,看不到阳光。
分手是一方伤害另一方的过程。被伤害了还能笑着说继续当朋友, 不合常理。记起,M分手后,颓废而无助地大声啜泣,心心念念的白衣少年走了,多么遗憾。
分手了不能再做朋友似乎是恋爱的潜规则。可是依然有很多人抱着:如果做了朋友,还可以偶尔跟ta聊聊天,不至于依然喜欢的情绪无处释放,为ta的每个情绪伺机而动。可是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
东野吾圭的是如此描述《白夜行》里雪穗和亮司的爱情: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
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
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错误的爱情,不仅带走最好的我们,还把照亮生活勇气的光芒一并带走。
曾经拥有的东西被夺走,并不代表就会回到原来没有那种东西的时候。唯一能做的是,向前走。
爱情没有彩排,每一次相遇都是现场直播,所以,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以为下次可以发挥地更好。所以,每一次的遇见都得拼劲全力,才能不辜负期待。
希望,下次,可以失恋,别失去自己。
不打扰是爱情最后的温柔,这是分手后学妹说的。
学妹分手了,就删掉前任所有联系方式,很干脆。她坦言:留着做朋友的都是婊。现实残酷地证明前任不是对的人,何必再消磨感情。
为了避免日后的死灰复燃,不再有任何交集是分手的礼仪。
人总是有脆弱的时候,比如:跟现任吵架吵得要分手,躲车里抽烟。正好前任一个微信来了,就聊上了,回忆往昔前任的温柔美好,与现任的蛮不讲理一对比,将一发不可收拾。
合格的前任应该是跟死人一样安静不去打扰对方。分手后是再也不见的。
生活总是往前看的,没必要留恋过去,留着就是没爱过。还能做普通朋友的, 至少有一方没特别爱过, 所以还能保持友谊。不然怎能拿朋友的心态面对?
怀念前任,可能怀念跟前任在一起时的自己, 如今的自己,配不上过去的前任也配不上现在的ta。
人们怀念以前的自己,怀念年轻的、简单的、没有社会压力的自己,以为是对前任恋恋不舍,其实可能只是对那个阶段的自己很喜欢。
真正爱你的人,怎么舍得让你与全世界为敌?
受过爱情伤痛的人,默默把脆弱的自己深匿在潜意识深处,又怎么会随时随地自揭伤疤呢?
好友H谈过一段六年的恋爱,初恋,后来分手,然后遍体鳞伤。
曾经以为看到了爱情最好的模样,遇见了心目中爱情的样子,才知道一切都是幻影。急于寻找另一半的爱情迷途者,连自己都找不到,谁又会来爱你呢?
距离再近的两个人,都要尊重对方。人一开始都要尊重、尊严,可最后所有的都一地鸡毛。
爱一个人要克制,再爱都不能失掉自己,再爱也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要什么样的爱情。
有前任的人,多多少少会活在前任的枷锁下。
喝到曾经口味的奶茶,走曾经牵手走过的路,甚至听到有故事的歌,又是否在不停暗示曾经的生活?又能否禁得起岁月长久的推敲而坚强面对感情的失败呢?
勇于撕掉前任留在身上的标签,突破前任留在身上的脚链,深处黑暗,也要主动找寻光明。
人们常说:爱情可遇不可求,其实是最好的自己可遇不可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