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第四期【阅读+学习】主题拆书训练营李媛 拆书帮
李媛  加一组  第三周第一次作业20170425 100天读3

李媛  加一组  第三周第一次作业20170425 100天读3

作者: 媛圈圈脑洞大开 | 来源:发表于2017-04-25 18:52 被阅读50次
李媛  加一组  第三周第一次作业20170425 100天读33本书 李媛  加一组  第三周第一次作业20170425 100天读33本书 李媛  加一组  第三周第一次作业20170425 100天读33本书 李媛  加一组  第三周第一次作业20170425 100天读33本书

这本书的特色是用人物的动态成长故事来讲如何实践,非常接地气。同时关键的总结也非常简明扼要提炼出来。

I部分

WHY 为什么要定一个100天读33本书的数字化目标?主要是要量化管理,可以实现量变的第一个阶段。解决自己看书不持续,感觉不到习惯的力量。

好处: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形成一个态度需要3个月以上。100天读33本书的变成7个秘诀可以帮助任务分解,定时定量,每天做任务,每日有突破,通过每天做记录实现目标管理。

不这么做的坏处..不容易坚持下去,无法通过习惯养成复利效应。

HOW

1.找到让你心动的33本书。

2.早晚喊3遍口号,反复自我暗示,增强动力。

3.专门一个笔记本记录书目,页数进度和读书笔记。

4.坚持晚上读书一小时铁律。

5.坚持上下班各读书半小时。

6.工作前和午餐期间读10分钟名言录。

7.坚持平均每周读两本。

WHAT

这样方式是一种为了保持阅读兴趣,克服阅读惰性,实现持续阅读,建立阅读习惯的方法。

它适用于阅读难度中等的不求甚解的书目,适用于初学者宏观浏览,不太适合需要深入阅读的专业书籍和建立阅读体系。

A1

数量上

现在我读书数量上每周最多一本,平时有上下班在得到上每日听书的习惯,专用脑图本就是笔记本,但是在化为脑图输出时每周最多能梳理两本。在有书共读上有每周一本书的选择性阅读,思维课程的每日阅读,每周一本书基本没有脑图输出,思维课有每周五节课的脑图。国学课程有一个多月没有脑图输出了。

质量上

由于阅读工具书偏多,脑图输出起来比较有心得。不同的主题也有管理,需要有层次和系列化。

A2对应7个秘诀我应该给每周的任务在脑图输出上及时到位。这也是一个时间精力上的难点。

具体为了实现自己100天读33本书,我觉得自己可以灵活对待,在保持现有习惯基础上把每周的课程类,听的微课类只要有一张脑图输出,就可以算作是一本,作为记录。

1.按照现有情况,我把各类输入从数量上进行分类,争取把有书共读每周输出一张,得到上的主题类一张,思维课一张,其他微课一张。

2.质量上,需要加强一手资料,纸质书类阅读,争取两周精读一本书并做脑图。

3.名言录是个自己需要去找个专门的脑图空间进行梳理的,可以用视觉笔记的方式让其增色。每天10分钟,并大声朗读五分钟,尽量能背出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陶珍:是个可讨论的话题,希望有些启发。
  • 加一的修炼场:棒棒哒。
    做的好的地方,
    片段选择的非常好,步骤清楚,可操作性强。
    I部分解释也是非常棒。
    a1和a2都梳理的非常好。
    推荐为优秀拆书作业。
    给你十朵大红花🌺🌺🌺🌺🌺🌺🌺🌺🌺🌺🌺🌺
  • 陶珍:一个想法我们一起思考:可以再考虑一下这个方法步骤的适用边界。这个方法出现在这本书的前部分,我个人的看法是,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一个人建立读书习惯、磨炼坚持力、完成阅读量的初期积累。的确像你说的不适合专业书籍阅读。似乎更接近阅读时个人品质精神的建立,而不在乎阅读内容和效果。
    读多了你会发现,其实有些片段就是有点古怪,看似在说一件具体的事,在解决一个具体问题,但实质上其实只是为了养成某个品质,这样就会很容易把初学者带跑。给你看我训练营的一个作业,就是被带跑的例子:http://www.jianshu.com/p/dcb440f23ff4
    媛圈圈脑洞大开:@陶珍 原来是这个意思,的确哈,我琢磨琢磨:smile:
    陶珍: @媛圈圈脑洞大开 就是说,我这个片段是为了磨炼毅力(精神层),但我的A2的应用过程却让人感觉片段是为了教人如何达成目标(实践层)。算是适用边界问题吧。
    媛圈圈脑洞大开:我刚看了陶老师后面分享的这篇文章,但我不太明白陶老师的意思,是适用边界有不同想法吗?
  • 976f437aaf4d:我现在通过拆书训练,发觉自己读书量不够,质也是问题,按妹妹办法要恶补了。时不我待咧。
    媛圈圈脑洞大开:@怡然_dff1 你已经很棒呢

本文标题:李媛  加一组  第三周第一次作业20170425 100天读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iv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