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时间,21岁空姐深夜滴滴打车遇害事件引起网上热议。女孩子如何保护自己成了热门话题。
我也21岁,156cm、85斤的我穿上T恤牛仔裤看起来还像一个中学生。说白了,真要是遇上坏人,就是打不过、跑不过,没啥反抗能力。
我在离家3000千米的城市上学,从家到学校,跨越了大半个中国。但是,我的父母很放心我独自在外。
02
我到过的地方有:深圳、虎门、佛山、重庆、长沙、泰州、北京、沈阳、秦皇岛、长春……我从11、12岁开始出门,有时我带着小我6岁的妹妹一起。
高中前出门都带着妹妹,在两广地区来回,并且大多数都是有人在车站接。这段经历没什么特殊,大抵就是起了练练胆的作用。
高中时候,我有了手机。外出上车第一件事就是给父母发信息。除了父母知道我的去向,朋友也会知道,他每次都会问我车牌号,也是那个时候养成了上车必看车牌号的习惯。
高考志愿,有部分父母不愿意让孩子报得远,觉得不在身边不安心。我闺密就是,她父母无论如何就是不让她出省。而我大学跑得远了些,自己考虑的事情也多了些。
03
以下算是我这些年来的一些经验吧。有点啰嗦,但是也挺有用的。
1.别太依赖手机,出门前查好地图,背路线
腾讯地图、高德地图一类现在很方便。要去一个地方,输入目的地,距离多远、怎么去、耗时多久都能知道。但是它发挥作用要在手机有电的前提,出门就怕突发情况。
所以,我一般出门前会查地图,把要经过的地名记住,甚至会在纸上写下来。
去年我有一次特别的经历。我第一次晚上11点一个人在外面,并且手机没电、现金只有30多块。
出门时手机不到50%,我在高铁上做的事情就是不停地背地图。我坐地铁时发布了行程,对方在我出站时打电话过来,但是,对方没来得及说出车牌号我手机就关机了。
我一出站,就有好几个司机围着我问要去哪?我没说,问他们谁打过一个外地的号码?没有人回应。
公交车也停运了,我只能打车,我挑了一辆看起来干净的车。司机和我闲聊,问我是哪里人一类,我看到过马路的指示牌,就说:“过了xx路,就到xx路,差不到到了啊。”他说:“听你口音像外地人,不是第一次去啊!”我说:“嗯。”其实我是第一次去,下车我还吓了一跳,想不明白学校干嘛都把校区建在郊区。
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尤其带着行李时,一出站就有很多司机围上来,甚至热情帮你提东西。这种情况我一般会看看车再上去。我觉得一个好司机都会爱护车辆,会把车子擦得干干净净。
提前背好地图,可以根据路上的指示牌大概判断自己在哪,对方有没有绕路等等可能。我很少和司机闲聊,我也不是故意要把司机想得很坏,但是我没办法。
2.出门总得有人知道你去哪了
尤其上了大学,有些事情不想告诉父母。比如说走就走的旅行,父母未必会同意。这事我也干过,我去秦皇岛一类就是自己去的。
但是我朋友都知道我去哪,并且我们保持着24小时联系以及我和我的朋友们都有彼此父母的联系方式。
以及出门最好父母朋友的联系方式都抄写一份在纸上,别太依赖手机。
无论如何,都得有人知道你去哪了,父母也行,朋友也好。
距离短的,出发以及抵达我都会和朋友留个言,也不需要聊天,只是让对方知道。
3.路上时别只顾自己疯
及时反馈信息也很重要。
去秦皇岛时,我和朋友约好了3个小时会联系对方一次,如果我断了联系很久,对方会和我父母联系并且报警。
我出发的时间、上了哪一辆车、到哪了、状况怎样,这些事情到点我就会和对方说一下,甚至我会提前定好几个闹钟。
这些事情挺琐碎,但是挺重要的。人生地不熟,这样做会让自己和他人双方都安心。
4.深夜就在机场、火车站呆着
其实我一般都不会在深夜打车,无论多着急。
我有一次去北京,到北京是凌晨三点半。我连站都没出,就在出站口等到了天亮。我超级困的,我还是不敢出去。我觉得再着急的事都比不过我的安全,为了以后的几十年,等的那几个小时那都不是事。
机场更是如此,机场的位置都很偏。更容易出事。凌晨的飞机票我宁可提前一天去机场等着,哪里安全去哪里。
深夜,没有人来接,就等到天亮再走,谁让我打不过也跑不过呢。
其它还有很琐碎的事情,比如不随意接受别人的吃食,看好行李……都是爸爸妈妈从小都叮嘱惯了。
04
我把自己当做一只风筝,风筝线有时在父母手里,有时在朋友手里。我去哪都行,唯独不能把风筝线弄断了,断了我就回不来了。
我不敢想象有一天我丢了,不见了,我的亲人朋友会成什么样子。
世界那么大,人总是要远行。外出的你要好好的,有人总在等你回来,回来给他讲外面的故事。
───────2018年5月16日- 014号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