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间正剧读书简友广场
简析唐张悦一首诗→《蜀道后期》

简析唐张悦一首诗→《蜀道后期》

作者: 张春发_66a0 | 来源:发表于2022-11-16 21:04 被阅读0次

偶遇张悦《蜀道后期》诗,平地惊蹶,叹为观止,心波荡漾,流恋忘返,好喜欢。

全唐诗大约纸传下来的不低于五六万首,因无条件也因没机会就从来没与众诗相逢过,所谓知道的可怜的区区那几首,还是家喻户晓的那几个,从上学时国文课本上得来,从小儿彩绘画冊上捕获,仅晓得一鳞半爪,见识短浅,就这么死搬硬套地停留在一般大众的浅薄认知上,固化思想,一叶障目,不识泰山。

今见唐张悦《蜀道后期》诗,字简意远,格调明快,行文自然,润口悦心,吟之如饮醴酪,舒神安泰,难怪她如此便于流传。

我珍惜此诗的诸般好,非同一般,就想留心细细品味她。

借助B度,集思广益,急想查询一些资料作参考,以便对张悦此诗意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体会与了解,然而,纵观几个方家所剖所谈,不是隔靴挠痒八棒子括不着,就是附会连篇离题万里东拉西扯胡咧八侃,尽流露于浮浅,或妄加过多主观臆断,瞎文害意,误人不浅,几乎没有对张悦诗理解的有益帮助与借鉴的成份在。

外援无可依,何以泳古言?

诚然没参照,不妨独推研。

那么,我是如何理解张悦《蜀道后期》的呢?

下面,就有我这小三水平又上不了台面的幼稚园学前生的视角为切入点,虔诚地为亲近我的诸位读者君作一下简明扼要的解析。

首先,敬请诸位腑瞰原作:

            蜀道后期

              唐  张悦

            客心争日月

            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

            先至洛阳城。

接着,再回首复阅一下全诗。

啥一四?

是不是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脚,搞不淸东西?

假若谁只武断地认为此诗就是字简意浅又白,只停留在这么个浮浅而稚嫩的认知上,那他就大白天跳井里一头碰到岩石上,不s也难活,就大错而特错了。

妳以为浅浅诗或敲键盘的起行文就能流传万代而不枯,花香千年而不衰?那妳就对我们的诗人张悦看得太扁了,或许是妳眼药吃进肚里了,不知天高地厚,有目不识泰山。

妳想想,假若张悦此首诗无一点奇谲道道儿,怎会能让咱佩服连连,赞不绝口,食味不甘?

那么,此诗的高妙之处到底在哪里呢?

就在平平静静的字里行间。

不妨且容在下为君蜻蜓点水串讲一遍。

领会古诗,不是当代人说白话,随口答言,平平淡淡不显奇幽…那么简单。

要要获其神韵,最需具备的,妳得有踏实的古文知识作基础,从而才能算初步掌握了开启古诗大门的金钥匙。

最要克服的就是头脑中固有的低劣而通俗的偏见。比如,妳总不能直观地见字望意,以现代人的理解水平理解字面上的现代字意,而是要跨越时代,要穿越时空,小心翼翼地回到古代(唐时)那个语境中去,附魂就体,才能有效地把握原诗的精髓,领会到原作者的思想意境,不至于把感受跑错或跑偏,让行家笑破颜面。

既然扯到这份上,那我就毫不谦让地带大家领略一下张悦原作的不凡之处吧!

咱尽可能耐心地从原诗题目析解起:

蜀道,四川境内的路。(引申: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特不好走。)

后期,补语后置,不能笼统地理解为后来的期限,那就错完了,应转化为期后。这里就潜移默化不由自由进升到现代教学中常提到的发散思维上来。后期→期后。期,约定。期后,是约定的时期之后,即误时误了期限的意思。(也可联想去参悟:赵小品中有博士后之戏说,这个后不是落后于博士,而是在博士之上…位列科学家之列,才是正解。)

看看,列位看官,光一个简简单单的四字小题目,就有这么多深隧的意思蕴涵其里…那妳还敢凭直觉再认承作者的诗字的意浅么?

接着,咱怦心静气分析诗文。

第一句,起句。客心争日月。开篇那意境,那格局,不同凡响,何其了得?客,身在异乡才为客。客心,游子或逆旅者的心愿或思想。日月,不能简简单单认为就是当今的太阳和月亮,只能综合理解为时光或时间。争,在本句中用得特别妙,特别生动,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可以认为是诗句中的至关重要的诗眼。争,故名词意,是争抢的意思。争日月,就是争分夺秒或披星戴月赶时间。当代伟人有诗句:只争朝夕。这朝夕,就等同张诗中的日月,就是众所周知的时间。全句统一理解为:身在异乡的人昼夜兼程(往设定好的或约定好的目的地奔赶)。

第二句,承句,来往预期程。来往,也不能浮浅地认为来来往往,只能认为向目的地方向急匆匆地奔走。预,预定或约定。期,日子、时限或日期。预期,约定的时间。程,里程,路途的远近。统句应理解为,向目的地奔走(的路程)是预先约定好了的日期。

第三句,转句。秋风不相待。秋风,秋天或秋季的风,这一词儿好理解,古今一意也。不,没有。相,相互,彼此,双方。待,不能轻率地当作现代词意等待,对待解;而应该认为是待见、商量和通知之意。全句应理解为,秋之风没有与我(事先)打声招呼。

当然,这一句在全诗文中的作用很大,由实体的走路急转为虚幻的风行,跳跃性极大,也体现出作者笔法之灵活,写之思维之灵动。新颖别致,远离平庸、粗俗及老套儿。

第四句,末句,合句。先至洛阳城。先,抢先,尽先。至,到达,抵达。洛阳城,唐时陪都,古城名,也可理解为作者的故乡或所预定要到达的目的地。统句意思为,(风)却(比我)抢先抵达到了所要去的地方。〈故,我晚迟了,逾期了。〉

如此细分丝缕后,统括全文,就概括为这么个大致文意:(我)争分夺秒向目的地行走,却不想还没秋风快捷,它也不(事先)告诉我一声,就比我先到达了〈故我迟晏了〉。从而拟出题目<总领全文>:在四川的路上奔波而误期了。

这么心平气和地去理解文意,岂不就很自然而然地领会了作者记述误期的时况与心情了么?

然而,B度上有某君撰文,竟拖拖掛掛扯了一大套,说什么行者艰难误了期,心情极度悲愤<思乡心切,梦系故人>,直怨恨秋风比他跑得快,比他先到达(家乡)。

这是什么理解法儿呢?(思乡心切的意思的确存在)而怨这恨那…就牵强附会过盛,就显太扯了。

蜀道之难固然存在,在古代徒步而行着实不易并艰难,可作者有没有怨恨秋风…这推理和猜测,又从何而来?

凭空臆造,肯定站不住脚!

它哪只眼看见作者怨?哪根神经又感知到张悦恨了?

那岂不是纯扯D,净主观瞎臆造么?

它咋不说作者思维敏捷,正好用了俏皮而欢快的笔法成就了这一不朽诗作呢?

总之,唐张悦《蜀道后期》,写法巧妙,灵动异常,虚实结合,跳跶捭阖,抑扬顿挫,字白句短,意深境广…端的非同一般,我是纯对喜欢!

11月16夜雨十点于苏州玉出昆冈

相关文章

  • 简析唐张悦一首诗→《蜀道后期》

    偶遇张悦《蜀道后期》诗,平地惊蹶,叹为观止,心波荡漾,流恋忘返,好喜欢。 全唐诗大约纸传下来的不低于五六万首,因无...

  • 戏说对一首(唐张悦)古诗望文生义的可笑屈解,针砭它是如何导致错轨

    为了便于围绕主题顺利进入中心议事日程,有所依据,咱仍以唐张悦《蜀道后期》诗为例说事儿。 题目:蜀道后期(的工程及施...

  • 古诗 25蜀道后期

    25、蜀道后期 张 说 唐 客心争日月, 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 先至洛阳城。 作者简介:张说 (667~73...

  • 变老的时候

    昨晚,听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张悦老师直播时,张悦老师朗诵了一首诗《变老的时候》。这首诗写出了我们这些...

  • 青春是一首无奈的诗 死亡诗社

    青春是一首无奈的诗 ——简析《死亡诗社》 在甲板上,那里躺着我的船长, 他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

  • 蜀道寻唐(二首)

    《蜀道寻唐》(二首) 文:东海风 蜀道如今已是一条天路。路上寻诗的人也是蚂蚁上树 枝条是诗人多...

  • 每天一首诗,每天一梦醒。诗歌给了人们清幽,诗歌给了人们一份心情。 品析一首诗,品析一段情。古代的文人雅...

  • 一日一诗

    唐 诗一首

  • 随笔

    10月26日 晴 周一 昨天去洛浦公园,学会了几首古诗:唐·张说《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 来往预期程。 秋风...

  • 【诗】蜀道难·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析唐张悦一首诗→《蜀道后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ns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