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单田芳先生的追悼会在京举行,人们的心情无比沉重。
《人物周刊》在一篇名为“单田芳:品评天下的曲艺泰斗”的文章中,回顾老艺术家的一生:1934年12月出生于营口曲艺世家的他,六岁念私塾,七岁即学会了一些传统书目。
上学后,边读书边帮助父母抄写段子、书词,评书中丰富的社会、历史、地理和生活知识及书曲协作、表演技巧都使他获益匪浅。
十三四岁时就能记住几部长篇大书。1954年,刚进入大学不久的他就辍学拜师学评书,取艺名“田芳”。没承想评书一说就是六十多年。
这期间,他历经多次灾难,虽然大难不死,心灵却遭受了极大的创伤。
作为享誉大江南北的艺术家,单田芳先生经历的演出不计其数。但至今为止,有三次难忘的演出仍然让他记忆尤新。第一次就是1956年首次登台。那天演出结束后,他挣了4块2毛5分钱。
在当时来说,这笔钱的价值可非同一般。他给家人买了一斤猪肉、十个鸡蛋、自己还买了一包烟,还剩三块来钱。
第二次1979年5月1日,他重返舞台。“那天下着小雨,许多亲戚朋友陪他去剧场。当时他很忐忑,十年没登台了还有人听我说书吗?结果,一进剧场,全场观众都站起来,掌声雷动。书还没说,他自己先泪流满面。”
第三次是在鞍山体育场讲《隋唐演义》。讲到秦琼扔暗器时,单先生“噗”的一声,“一道白光”把假牙给吐出去了。当时全场“爆棚”!观众赶紧把假牙给他捡回来,拿水冲冲又戴上继续说。正在这个时候却下起大雨,可所有听众没有退场的,就那么冒雨听他一直讲完。
讲评书能讲到这个份上,我这行是干对了!单先生感慨地说。
家庭的熏陶,加上天资聪颖,年仅22岁的单田芳在鞍山市曲艺团迅速走红,当时他说书的茶馆常被书迷们挤得水泄不通。
书到用时方恨少,身感自己史学、文学知识不足,1957年他报考了辽宁大学历史系函授班,学习深造了3年。
多年以后,他谈起这个决定时仍感叹:“正是当时的学习为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底蕴。”
当风华正茂的单田芳逐渐走向艺术成熟时,十年浩劫开始了!耿直的他因为说了几句真话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在一次批斗中,他的满嘴牙被打掉了,后来又连急带气,嗓子发炎变肿,原本清亮浑厚的嗓音也毁了,这对一个评书演员来说意味着什么啊!后来单田芳先生全家又被遣送农村接受改造,一呆就是9年。
产地、送粪、割草、积肥……一边干着沉重的农活,单田芳先生还在心里默默地背书。他背三国、背水浒、背聊斋,背学过的诗词歌赋。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再说上自己热爱的评书。
1978年11月,单田芳先生终于得以平反。他回到鞍山曲艺团,又举起了心爱的惊堂木,说起了评书。
已过不惑之年的他由衷地感叹:“再也没有比失去自由和政治地位更痛苦的了。”他格外珍惜重上舞台的机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旺盛的艺术创造力。
从1979年到1994年的15年里,他仅同鞍山电视台合作就录制了评书43部,共3500多段。其中《隋唐演义》等多部评书在全国各地的100多家电台、电视台播出。一时间,单田芳先生的评书“说”遍全国,每到中午、晚上,大街小巷、胡同院落,成千上万的人守在收音机、电视机旁听他讲评书。
单田芳先生为了抢救宝贵的民间文学,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在有生之年把自己所知道的评书全部写成书,以传后人。白天他奔波于电台、电视台,忙于说书、录书。晚上,他又伏案疾书。十几年里,他已创作整理出47部共2000多万字的评书小说,并相继出版。速度之快、数量之大令人惊讶。
单田芳先生的一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努力加勤奋!
他以其独特的言语品评天下、纵论历史,也精彩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智慧与艺术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