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724822/946d4befb4e85804.jpg)
李笑来说:“审美常常不需要知道原理,但创造美的人必须有方法论,否则不可能持续创作。”
诚然如此。
读者不知道一篇好文章的逻辑情有可原,如果写作者连什么是好文章都不清楚,怎么可能持续创作优质内容呢?
所以,对于写作者而言,务必要搞懂这个问题:怎样才算是好文章?
毛泽东提出8字要求。
01. 怎样才算是好文章?
文章好,主要是指内容好,不然就算标题好,也是徒劳。
什么是好内容呢?
“有骨有肉,生动活泼”是毛泽东对文章内容的要求。
他批评有些文章“有骨头,无血肉,感到枯燥乏味”,反复要求写出“一个有骨有血有皮有毛的东西”。
一个人身上要有肉,没有肉,光有骨头,就是一具骷髅。人不可活成一具枯骨,写文章也是如此。
1956年2月,毛泽东在听取汇报时批评说:“你们的汇报只写骨头……要把这些肉写上嘛。”
1964年12月12日,毛泽东对国家计委的一个文件批示:“写得可以,是好的。但有骨头,无血肉,感到枯燥乏味,则是缺点。”
有血有肉,才是毛泽东眼里的好文章。
02. 如何做到有血有肉?
毛泽东说的“有血有肉”,指的是什么?
从他的一些讲话中可以看出。
“每讲一个问题,总要讲例证,讲措施,然后讲结果。要发议论,要有典型,要有前后的比较,引人入胜,使人想看下去。”
“我们现在有些文章,神气十足,但是没有货色,不会分析问题,讲不出道理,没有说服力……”
“有什么办法使人听了不致忘记?讲存在的问题,要举事例,把人指出来。不举事例等于无用,别人不好懂。文字方面不是要反对标语口号吗?就是要有具体形象,有人物。”
文章中的血肉,指的是文章中有人物,有形象,有事例,有分析,有批评,有议论。
03. 毛泽东如何做的呢?
毛泽东的文章中,有许多锋芒毕露的句子,有许多“苛刻”话语,这是他的一大特点。
他曾解释说:“我写这些,言重了一些,但是我认为必须说,应该说。”
毛泽东的文章中,经常可见一些十分精彩的段落,是用多姿多彩文学化的语言写成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说到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时,毛泽东用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进行了精辟的比喻: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摒弃千篇一律的老话套话,以柳暗花明的句子,惊心动魄的词语,曲径通幽的佳构,玲珑剔透的妙意,把人们引进到他的思想之中。
他的文章做到了“有血有肉”,“又辛辣、又幽默、又有力”。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飞哥聊写作
飞哥聊写作--写作的加油站,读者的俱乐部,日更的打卡地
如果觉得内容还不错,请点击关注,欢迎收藏、评论、转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