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办公室的同事,被他媳妇带他去医院,想要给他打一种针剂,目的是降血糖,当然这种针也有减肥的效果,我们单位很多人都打了,都是用来减重,这个药剂的名字叫做司美格鲁肽,可能这时候有些人就已经知道了这个东西。
但是我同事经过仔细的咨询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医生把针剂的原理告诉他,就是打了针后会厌食,一开始可能会有呕吐症状,很多人还会心情不好,甚至抑郁,如果能接受就验血打针,不能的话就别打了。大家应该也听出来医生的弦外之音,其实并不想让病人打针,同事觉得这样活着生不如死,我还不如自己少吃点东西,何苦打针厌食难受,也是为了少吃点。但是少吃确实太难了,如果能少吃,谁还能胖,能高血压、能糖尿病,不就是自己控制不了吗?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减肥针的看法是什么?我是觉得挺好的,如果真的肥胖严重,可以一试,我甚至推荐给了我同学家给孩子,那孩子上初三,太能吃了,体重两百多,已经出现偶尔高血压的症状了,血脂也不好,因为没办法控制吃,我建议她带孩子去打这个针,她肯定不同意,说通过节食运动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去打针伤害身体?话说的没错,可是节食运动能办到吗?
再说一下这个司美格鲁肽有多强大,诺和诺德公司,就靠司美鲁肽一款减肥药,在2023年9月1日,市值达到4210亿美元,超越了法国奢侈品巨头路威酩轩集团(LVMH),成为欧洲市值最高的公司。中国这个市场也已经成功打入,这么大的人口肥胖基数,以后市场是不可限量的,因为除了肥胖的人需要,爱美人士更需要,我记得大S有一段特别出名的言论,我现在的体重已经达到40公斤了,我的理想体重是35公斤,我就是要瘦,虽然不健康,可是我就是要瘦。
特朗普当选总统之后提名小肯尼迪担任新一届政府的卫生部长,直接导致国家的医药股崩盘了,全都暴跌。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新提名的卫生部长,小肯尼迪,是一特奇葩的人——他是一个知名的反疫苗人士,之前说过新冠疫苗是反人类罪,他是极力反对司美格鲁肽进入医保。他觉得,如果政府每个月花几千美元把减肥药纳入医保,就是小胖孩继续暴饮暴食,那就成了先让垃圾食品公司赚上一笔,把孩子喂成了大胖子;然后生产减肥药的公司过来再赚上第二笔。相当于左边你来喂胖了,右边他来帮你瘦,与其让大公司在一拨人身上收割两茬,不如直接禁止小胖孩天天吃垃圾食品,把钱花去补贴他们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上。
司美格鲁肽靠治糖尿病起家的,后来又开发出减肥药,2023年一年卖了200多亿美金,印钱效率无人能及,但是这个药,卖这么好的关键,就是能减肥,但又不能完全减肥,停药就会反弹,就得一直用。
慢性病的特点就是——治不好,但又死不了。这样,患者就只能长期依赖药物治疗,只要你有一款核心产品,病人就一辈子在这花钱。如果药效太好,这种商业模式还能成立吗?患者治好了就不再需要了,哪来的复购?举个例子,美国有一家很有名的药企,叫吉利德。它曾推出一款针对“丙肝”的神药,中文名叫“丙通杀”。这个药特别猛,平均治愈率达到了98%。但是,这种惊人的疗效却让公司遭遇了股价暴跌。因为患者吃完之后,就再也不用吃这个药了,所以这药第一年销量极好,第二年就卖不出去了,差点让公司直接破产。
所以做药,有时候疗效太好反而成了问题。但是,慢性病就完全不同了。比如糖尿病这种病治不好,但病人又离不开的药物,药企的复购率就特别高,利润源源不断,库库挣钱。做生意,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叫LTV(Life Time Value),中文名叫“用户生命周期”。它指的是,一个用户一生能给你带来的收益。你想象一下,一个慢性病患者,可能一辈子到去世,每周都要用他家生产的药,一直复购,这不就相当于永远跟他收税吗?这种情况下,一个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就会非常高。反过来说,如果是一些耐消品,比如电冰箱、电视,这种东西虽然单价高,但一个用户可能这辈子只买一两次,所以单个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并不高。
所以啊,也有人提过阴谋论:说一些绝症,譬如艾滋病、癌症、糖尿病的治疗方案,说不定早被研究出来了,但都被大药企偷偷锁在了自己的保险柜里,为什么呢?因为这方案一旦公开了,一开始可以狠狠的卖一波,但只要这个病治好了,就再也没办法,继续向病人收钱了嘛!毕竟,这些药企可不想做“一锤子买卖”,细水长流,慢慢地挣钱才是王道嘛。
回到减肥针司美格鲁肽,能不能用,用了还反弹要不要用,需要自己去衡量,是继续让孩子或者自己胖着,还是打针瘦下来,停针再复胖?是个难题。消炎药抗生素孩子有病的能不能用,这就是很多家长纠结的事情,不用怕严重,用了怕副作用,但是抗生素是不是个好东西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