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本要有基本的信任,但是也不能过分相信。所有学来的知识都存在风险,在某种背景条件下,其反面可能同样真实,甚至还要更加真实和可行。简言之,尽信书,不如无书。
和别人谈到音读的问题,我自觉这种情况已经消失了很久。除非是有意识在心中默读,拖慢速度的音读是不会出现的。但是在和他讨论过之后,我再打开书,发现自己非常在意音读的情况。联想到他说的效率问题,心底有一点小小的焦躁。我让自己的思绪分一点在对音读的体验上。为什么现在又这么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音读?这种情况真的会导致自己的读书效率下降么?上一次和别人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是怎么克服这种焦虑的?对哦,我并不百分百相信左右脑的划分,以及据此而来的音读效率低的的观点。但是焦虑并没有完全消失。
他为什么要跟我讨论这个东西?是因为感受到了对自己读书问题的焦虑么?我的否定性回答是不是给了他压力?在交流中,是不是加强了双方对音读这种现象的焦虑?
说到底,还是自己的思维受到了外来知识的影响。对其加以考察以后就能很大程度上去除焦虑。但是去除方式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外部知识,对自己内心的反思只占一小部分。理性思考的方式有限度,人性也有限度,这种分析方法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可能都不是必要的。
回到本心去思考,做到知行合一真的太难了。
继续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