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视频《十大侮辱我们智商的科技设计》,其中有两项引发了我的思考。
一、路由器的外置天线。
视频中说300M的路由器顶多两根天线就完全够用了。多出来的天线完全是为了迎合人们天线越多覆盖范围越广的误解而已。只考虑了功能,没有考虑用户。
本质上天线的数量和路由器的覆盖范围一点关系都没有,外置天线只不过是一个提升传输速率的辅助硬件而已。
二、各种进度条。
大多数情况下进度条显示的进度和程序的进度快慢一点关系都没有,很多时候,会设置成先快后慢,让人不忍心关掉。曾经有程序员开发出了两秒钟清理完手机垃圾的程序。但却被上司骂速度太快,用户会觉得没有清理干净,被强制改成了20秒。
可以看出短视频的作者是个标准的理工男。他只考虑了功能,没有考虑用户。
进度条其实是个十分伟大的发明,他满足了用户的参与感与“知情权”。这点很重要,即使这个知情权加了引号。
最初的程序设计出来是不带进度条的。但是当程序加载的时候,用户看着定格在某一画面的电脑,他会做什么?他什么都没法做。用户不知道这个程序会加载多长时间,是两秒钟,两分钟还是两个小时?这样他就没法安排自己的时间。这种不确定性会让人很不爽。
但当有了进度条后就不一样了。不确定性被消除了,大大提升了用户参与感。
再来说外置天线。
一款好的产品需要什么?功能好用,用户买账。多加的天线就是为了让用户买账。既然用户有“天线越多传输范围越广”的误解,那为什么不迎合这种误解做出用户喜欢的产品呢?
也许这就是程序员和产品经理的区别吧。很多程序员都会认为,只要自己做出了牛逼的产品,那么用户就会源源不断的到来。但一款好的产品不仅需要好用,还需要满足人性。毕竟产品是在与人打交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