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这个技能,在现如今社会尤为重要。爱因斯坦在回忆自己接受的学校教育时提出,被动地灌输知识是无法实现创新的,再伟大的智慧如果不去主动探索,也会食之无味,甚至扼杀兴趣。所以在培养孩子时,要注重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创新能力是教育升级改造的需要,不以“分数挂帅”,要以“创新为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提升国家竞争力。如现在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往往是看个人特长,而不是以分数为主。
教育部也已经改革,录取标准已经不再仅限于分数,而是要看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无疑是给“分数至上论”的家长一棒重击。
印度电影《老爸102岁》中的老爸达特利已经102岁了,心理年龄却相当年轻,这个老顽童一直很豁达乐观,想要再活16年打破长寿世界纪录。他不仅自己不断地学习探索,还要他的儿子跟他一样。这种保持年轻态的心理,敢想敢做的心态,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的。
固步自封最后导致的结果可能是与这个时代脱轨。
要想孩子拥有创新能力,得从小培养。那该怎么做呢?
不同角度的思考,都可能是一次创新。美国一家制糖公司,每次向南美洲运方糖时都因方糖受潮而遭受巨大的损失。结果有人考虑,既然方糖如此用蜡密封还会受潮,不如用小针戳一个小孔使之通风,经实验,果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申请了专利。据媒体报道定该专利的转让费高达100万美元。
另外,在日常中,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大胆的去探索,与孩子共同找寻他不理解的事物的答案,适时的解答孩子的各种“问题”,启发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
童蕴学堂全脑教育认为,家长如果躲避无视孩子的“为什么”,只会浇灭孩子的探索热情,长期以来,孩子也就跟“创新”越来越远了。
训练孩子想象力也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训练想象力?可以试试以下这些方法。
1.阅读时给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比如:童话类、科幻作品类、寓言等。
2.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在讲到一半时,可以停下来,让孩子根据前面的故事情节自编续接故事。
3.看文字画画时,通过文字或口头描述让孩子把内容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
4.进行概念的联结训练。出一些毫不相干的信息,让孩子把两个不相干的概念联系起来。比如:“石头”与“电脑”概念完全不一样,但通过“玻璃”与“屏幕”,就构成了相关的概念链:石头——玻璃——屏幕——电脑。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在中芬基础教育论坛上表示,关于激发学生创新型人格,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出发:
首先保护并激发好奇心。如果我们能把孩子天生好奇心保留下来,这就是教育的一大进步。好奇心指的是新鲜感和兴奋感。现在有人讲有些人是“橡皮人”,无痛,无趣,无梦。没有自己的梦想,没有趣味很死板,这样的人很难有创新能力。
第二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三个措施可以采纳:一是,一定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课外活动供学生选择,满足孩子的兴趣爱好。二是,在知识教学中尊重和运用学生生活经验,这样孩子们才会喜欢。三是,杜绝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等教与学的方式;提供复杂性和研究性作业。研究表明,工作复杂性带来挑战,可以激发个体创造兴趣与渴望,并且提升创造力。
第三,为学生提供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中国孩子现在没有自己时间空间,中国孩子发展是“被发展”,成长是“被成长”,学习是“被学习”,在被动状态下人不可能有幸福感,也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兴趣,更不可能有创造性。这个意义上讲,自由孕育创新,没有自由就没有创新。
第四,培养独立性自主性。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第五,培养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创造,相信自己能创造的才有创新。对于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人的成功成长是被表扬出来的,不是被整天批评出来的。
第六,推进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促进学生提高创造力水平。
希望这些方法能在家长教育孩子的漫漫长路里有所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