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点身份的人,极重表字,建国后人的字被废除了,现在户口本上个人代号叫“名字”,也可以认为现代人名、字合一了。古人的名相当于现代人的小名,只有长辈对晚辈或君呼臣时才可以使用,如果大街上见到两个年龄相仿的人称名,一般就两种情形,一是这两个人关系极不一般,可能是起小长大的发小,从小喊习惯了,还有就是骂街。
而且有字也是读书人或有身份的人的象征,《水浒传》中只有两个人记录有字,一个是宋江字公明,一个是吴用字学究,这是后来梁山的大当家和二当家,自然不能等同于一般梁山将士的身份,需要有个字,身份不同,水浒传中记录九天玄女授宋江无字天书,并叮嘱只可与天机星同看,不能让旁人看,这个天机星就是无用,二人身份又高出一截。
这个名和字不是没有关系,往往都是相互关联的事或物。苏轼字子瞻,轼是古时候马车上人站起来眺望时手扶的一个横杆,扶轼而远瞻,所以苏轼字子瞻,他的弟弟苏辙字子由,辙就是车辙或者马路,车由此得过,所以苏辙字子由。名与字一体二表。
这玩应儿在某些时候有很大价值,我早年间(二十年前了)看过一篇发表在某杂志上的散文说,牛耕是到了汉代以后的事情了。这个说法不对,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就是真正留下姓名字的有七十二人,其中一位叫冉耕字子牛(伯牛),这说明至少在孔子时期,牛耕已经很普遍了,为普通大众所常见,不然,冉耕字子牛会让人感到不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