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文章在总结TTT培训时候,提到了几个大的方面:
1. 心态的调整;
2. 流程的设定;
3. 内容的呈现;
4. 细节的演讲技巧。
上一次总结了心态调整方面的思考,这一次来接着分析第二点,流程的设定。
流程的设定
流程的设定非常关键,在于即使同样的内容,使用不同的流程去进行呈现,表现出来的效果也会非常不同。地下的听众们是否能够很好的接纳讲座中的知识,能接纳多少,不仅仅会受内容设置的影响,也会因为不同的流程设定,而形成区别。
好的流程设定,有条理,有章法,承前启后,先吸引听众进入讲座的内容中(坡道),然后沿着一条明确的逻辑路线前进(发现),最后在非常愉快的理解中结束(甜点)。在这个过程中,只要跟随着讲师的脚步,听众自然可以非常顺畅的推进,对知识接受和加以理解。
而如果流程设定杂乱无章,内容呈现没有主次,或者只是一味灌知识,就很容易让听众晕头晕脑,感觉好像讲了很多很多的知识点,每一个点都非常的重要,但在听完之后却还是无法明确得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这个就是讲师非常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了吧。
坡道,发现和甜点
关于流程的设定,老师给了一个三大部分的建议:
1. 坡道
2. 发现
3. 甜点
接下来,我会分别写出三大部分的具体内容,为了方便表达,更容易理解,我会以“个人的时间管理”为主题去设置一个讲座,具体的去呈现要点结合实际讲座的过程。
开头设置“坡道”,让听众先明确出讲座内容和自己之间的关联,引导各个不同的听众逐步将注意力从个人千差万别的细致情况逐步倒向一个方向——讲座的主题。
坡道设置的方法
坡道的设置也有很多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风格的讲师,和不同主题的内容。好的坡道设置可以用以下的几个方法:
1. 讲故事;
2. 摆事实;
3. 提问题;
4. 巧幽默;
讲故事
讲故事是非常好的一个方法,大家都爱听故事,尤其是一些具备悬念,或者前后反差特别大的故事,会很容易引起听众的注意。另外,故事中会有细节,会有画面的呈现,这些都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从而沿着这一坡道,讲听众的心思引入到讲座中。
比如,针对“个人的时间管理”这个主题,可以讲一个故事,比如以生活中的两天为例子,一天是没有做时间管理之前忙乱,辛苦,但是一天过去了好像就是给团团转了,并没有做多少事情;一天是时间管理之后,有条有理,状态轻松,而且做得事情反而更多。这样的两天做对比,是很吸引人关注的。
摆事实
摆事实也不错,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一个方法,适合于比较严肃的主题。摆事实,需要善用数据,再辅助以图片,甚至视频等等,都是非常直观的表达,能够一下子让人信服,从而引起重视。
比如,在“个人的时间管理”中,能够呈现的数据,包括,经过统计,每个人一天当中真实有效的工作做事时间实际上在5~6个小时左右,其他的时间其实都不是有效工作的时间;如果不安排好时间,那么每个人在1h的工作时间内平均会收到8~10次的中断,这些中断可能是电话,邮件,同事的交谈等等。
提问题
提问题的方法可以让听众开始思考,思考中一方面,让听众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激发想要改变的想法;一方面,畅想美好经历的画面,使得想要学习的决心更坚定。提问题的时候,要注意的是避免提问过于复杂的,过于宽泛的,答案并不明确的问题,而应该多以选择性的问题,或者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或者答案非常明确可以给出的问题。
比如,提问“你的个人时间管理怎么样?”就不是一个好问题,而提问“一个人早上是和家人一起开开心心吃一餐有面包,煎蛋,牛奶和水果的早餐去上班,另一个人是早上起来一边吃着路边买的包子一边赶车,这两个人你想做哪一个?”就更好一些。
巧幽默
巧幽默的方式会富有感染力,很快就拉近了听众和讲师之间的距离,让人容易产生亲近感,卸下防备。即成功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也更容易在后期的整个讲座中和听众进行互动。但是使用“幽默”的方式,需要对自己有比较强的信心,并且要配合肢体语言使用,要在恰当的时机去进行抛出。
总得来说,这个方法使用好了效果惊艳,但是在我的角度来看,是四个方法中最难的一个,需要谨慎使用。这个我不是很擅长,就不举例子了。
坡道的设置可以说直接关系到听众在一开始是否能够和讲师,和讲座有一个很好的联系和切入。如果做好了,听众就能自然而然的“进来”,然后跟随内容走下去,如果没有做好,很容易听众就走神了,开始玩手机了,甚至离场等等。
总结了一个坡道就这么多字了,其他的两个点后面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