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第四点是双赢思维。
双赢这个词在多年的普及下已经深入人心了,深入到见怪不怪,好像他已经是一个日常大家都司空见惯的现象了。那么在我们的身边经常能看到双赢的结局吗?其实没有。
在我们的心里虽然好像是已经接受了双赢这个观念,但其实实际行动中并没有真正去执行。王阳明说知行合一,没有付诸于行动的知道并不是这的知道,没有落实到行动的观念也并不是真正被接受的观念。
为什么这个观点我们看似是已经接受了,但是并没有真正去执行呢?因为太难了。我们知道,所有观念上正确的事情都很难去被反驳,但是没有被反驳的观念并不代表真的被认可。
双赢思维正是这样一种很难被反驳,但更难被执行的观点。
如果可能,你好我好大家好,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做的事情。但是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太多的零和博弈,逼迫我们必须牺牲某一方的利益来达到自己的成就,在这种时候“双赢思维”就像是贴在墙上的标语,只能作为一种口号存在在那里,而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那么所谓“双赢思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零和博弈,零和博弈的前提条件是总量不变,当资源总量唯一且不变的情况下竞争所得就是此消彼长的,我想要拿得更多,就只能让你少拿一点,比如说所有的竞技类比赛,冠军只有一个,我得到了,你必然得不到。但是怎么让零和博弈变成“双赢”呢?看一下足球比赛你就知道了,足球比赛的竞争点不只有“世界杯”,它有各种各样的甲级联赛,还有类似“足球先生”、“金球奖”这样的个人荣誉,使得整个足球市场的资源总量多样化,这样世界上顶级的足球队员就会在比赛中各自凭借自己的力量吸引更多的资源,达到共赢的局面,我们会看见顶级足球巨星往往是成群出现,共造辉煌,成就足球盛事。
所以所谓的“双赢思维”应该是改变思想,增加资源的思维,不要局限自我格局,学会跳出现有的环境去观察、思考问题。
如果你想要一根棍子,要学会做到的不是抢走别人手中的棍子,而是引导所有人一起想办法增加棍子的总量。当总量增加以后,自然每个人手上的棍子就都会增加。
所以双赢思维是一种思考方式,是一种自我行为的限定,当你认可他的时候就要学会做增量,学会的是创造新的价值,而不是在原有资源总量中完成竞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