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基于一种奖赏机制。
影响吸引力的奖赏有两种类型:一,与他人交往产生的直接奖赏;二,与他人有关的间接利益。
直接奖赏是指他人给我们提供的显而易见的愉悦,包括他人的令人赏心悦目的个人特征,他人对我们的赞许和好感,他人给我们带来的物质利益等。
与他人有关的间接利益指的是通常不易被觉察的因素所带来的微弱奖赏,例如他人与我们的共同点。
一、人们会更大几率喜欢身边的人
1.1为什么我会喜欢上同桌?
多数情况下,友谊和爱情都源自与身边人的交往。这是因为大部分时候,当人们面对面交往时,这样的人际关系奖赏价值更高。
1.2为什么大部分异地恋难以持续?
如果其他条件相同,身边的人比遥远的人更有优势。与远距离的朋友交往时需要消耗更多的金钱和时间,例如手机花费、交通费用和时间,这样使远距离交往的成本更高。远距离交往的人际关系奖赏价值也低,文字或声音获得的爱意远不如脸颊上真实的一吻动人。
1.3为什么我每天微信早安晚安,TA还是不喜欢我?
这里提到了曝光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重复地接触他人,甚至只要看到他人地照片,通常能增加我们对他们的喜欢程度。空间上的临近会使两个人更可能相遇,彼此变得更加熟悉,也就更有可能喜欢上对方。 这里需要注意:熟识能增加吸引力,但过度接触则未必。如果与可憎、难于相处的人临近,那么临近只会雪上加霜。因此,临近的作用是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有可能是喜欢也可能是讨厌。
二、人们会更大几率喜欢好看的人
1.美的就是好的
长相吸引力对人们的第一印象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我们倾向于认为外貌俊美的人更讨人喜欢,更好相处,在生活和爱情方面也更可能取得成功。
对美丽的偏见还可能使人混淆容貌和才能。在职场之中,貌美之人比一般长相的人工资更高、晋升更快。甚至在法庭上相貌好的人比一般的人罚的钱更少。
2.审美是否因人而异?
对美貌的判断一定程度上具有个人特色,但个体差异不会太大,人们对陌生人外貌是否美丽的判断具有惊人的一致性,而且这种共识具有跨种族的一致性。
3.男女都喜欢什么样的异性?
现代男性普遍偏爱体型对称、娃娃脸面孔、腰臀比例低的长发女性;
现代(受孕期)女性普遍偏爱体型对称、男子气、精力充沛的男性;
现代(非受孕期)男性普遍偏爱温情脉脉、和善友好、谦虚保守、具有孩子气的特征的男性;
除了好身材,体面的薪水和聪明的头脑也是吸引女性的重要资源;
4.审美是天生的还是文化影响?
新生儿也偏好成人认为漂亮的面孔。婴儿还很小,不会受到社会规范的影响,但他们盯住漂亮面孔的时间远长于不漂亮的面孔。这个研究可以说明,审美在一定程度上是天生的。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变化,吸引力的标准无疑会受到影响。在经济困难时期,食物供应都成额外难题,苗条的妇女的确不如丰满的女子更吸引人。全世界也只有在富足的年代,人们才认为苗条的女子更迷人。
这些研究表明,人类本性和环境条件一起塑造了我们对美丑的共同判断标准。
5.男性更看重长相?
是的。虽然全世界的男性都比女性更为关注恋人的长相吸引力,但不可否认外貌吸引力或许是影响男女之间最初喜欢彼此的最重要因素。
6.美丽的烦恼?
人们对好看的人更可能撒谎。为了和美女约会,男人不惜虚报和歪曲自己的兴趣、性格和收入,而对姿色平庸的女人,男人不屑于虚构自己的形象。
因此,长相俊美之人常常认为别人在奉承讨好自己,他们不如长相平庸之人那样信任别人。
如果你非常有吸引力,你或许永远无法确定别人赞美你是因为欣赏你的能力还是喜欢你的长相。
7.什么时候长相吸引力不太重要?
在挑选机会不多的地方,长相则不太重要。
在可以选择的恋爱对象很多时,长相吸引力可能更为重要。由于有选择余地,人们理所当然会更偏爱有吸引力的对象。
8.普通人找到俊美另一半的几率大吗?
在亲密关系中,情侣双方的长相吸引力往往是类似的,即他们的容貌是相匹配的。这表明,即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伴侣长相俊美,但只有那些容貌也俊美的人才能得偿所愿。长相俊美的人并不愿意与相貌平庸的人成为伴侣,就像外貌普通人也不会愿意和长相“差于我们”的人结为伴侣。不过,长相吸引力在婚姻中所起到的作用远不如当初恋爱时那么重要。
三、人们更可能喜欢那些喜欢他们的人
要想有成功的亲密关系,我们应该追求最有可能回报我们的伴侣。
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计算未来伴侣期望值的公式:
对未来伴侣的期望值 = 伴侣的长相吸引力 X 伴侣接纳自己的可能性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伴侣综合的吸引力如何,取决于伴侣的长相的吸引力和我们判断伴侣喜欢我们可能性的乘积。如果一个长相十分俊美但不怎么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而最吸引人的伴侣是长相还过得去,也很有可能接纳我们的人。
我们期望伴侣接纳自己的可能性大小,很大程度上和自己的适配价值即作为生殖伙伴的综合吸引力(也就是长相、身材等等)有关。如果我们高估了自己的适配价值,盲目自信,就会不断地被人拒绝。于是我们可能需要调整对自己的适配价值的认识,并对他人接纳自己的可能性重新作出估计。
被人接纳和拒绝的经历教会我们在接近新的恋爱对象时所应有的期望。害羞之人或低自尊的人往往紧张不安地估计他人会拒绝自己,因而会追求不太出众的对象。当我们不太确定他人是否会接纳我们 时,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去冒被拒绝的风险。
人们更愿意与那些愿意接纳而不是拒绝他们的人接近。不过最好的接纳是选择性地故作清高——也就是说,除了你想吸引的人之外,任何人想要得到你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些能付出代价拒绝大多数人却又能高兴地接纳我们的人,才是最有吸引力的未来伴侣。
最吸引我们的人是那些坚定的选择我们并为此拒绝掉其他追求者的人。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平衡理论”认为人们期望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交关系能够保持一致。如果两个人彼此都喜欢对方,他们的感情契合可以说取得了“平衡”。如果两个人都讨厌对方也是一种平衡状态,但如果某人喜欢一个人但得到的回报是厌恶时,就是一种不平衡状态。人们偏爱在人际关系中保持平衡的观点。正是这个原因,如果我们获悉某人和我们一样厌恶其他人,我们就倾向于喜欢与我们态度一致的人,所以我们还常常指望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
四、人们更可能喜欢那些与我们相似的人
如果能遇上和我们恰好相像的人,与我们有同样的背景、兴趣和品位,也令人感到愉悦快乐。的确,人际吸引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就是相像律:同性相吸(相类似的人彼此吸引对方)。
伴侣相像的重要方面是人口统计学上的相像——年龄、性别、性格、种族、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和社会地位等。一般情况下,初高中同学和自己在人口统计学上是非常相像的。
伴侣相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态度和价值观的相像。伴侣间态度相同的程度和彼此的吸引力有着简单直接的关联:共同点越多,彼此越喜欢。
伴侣们还可能有着相似的性格。处事风格和人格特质相像的人往往在彼此邂逅时就能和睦相处;比如,两位爱好交际的人或两位害羞内向的人首次相遇往往比内向和外向的人彼此相遇更愉快。
为什么会有很多年龄差异很大或者相貌并不般配的情侣呢?
在这些情况下,伴侣们在很多方面并不相像,好像相异反能相吸。如果这么认为就太幼稚了,因为这样的伴侣实际上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进行了匹配。他们或许有着不同的优势,但在人际市场上都在寻找与自己身价整体相当的伴侣。
人们往往和有着类似适配价值的人结合,虽然他们或许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彼此能给予对方的特定奖赏。
根据演化心理学的核心观点,因为和健康、能生育的女人婚配更可能成功地繁衍下一代,自然选择大概促进了男性对年轻且漂亮地伴侣的兴趣。
女性不必关心伴侣是否年轻,因为男性只要活着就有生殖能力。相反,鉴于女性在其后代所耗费的巨大养育投入,她们应该找一位能够在漫长的孕期及哺乳期为她们遮风避雨、保护安全的伴侣;她们应该偏爱能保障母子幸福、拥有丰富资源、社会地位高的强势男人。
女性比男性更关系伴侣的经济状况。
所以,女性以年轻、貌美交换男性的社会地位、经济资源,这样的夫妻匹配模式非常普遍。
文化论的倡导者认为女性之所以要通过伴侣来获取期待的资源,是因为她们被剥夺了独立获得政治和经济权力的机会。
在现代社会里,大部分女性有机会去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得工作机会。女性的经济能力越好,其寻找有财富和社会地位的爱侣的欲望越低。
不管是演化论还是文化论,说到底匹配时一种广泛的过程,涉及各种资源和特质。如果"相异"看起来相吸,也许人们只是在用一种优势交换伴侣的另一种优势。
为什么和对象同居后会发现很多问题?
(1)根据刺激-价值观-角色理论,当伴侣第一次相遇,彼此的吸引力主要建立在"刺激"信息基础上,包括年龄、性别、长相等明显的外部特征。
随后,吸引力取决于彼此态度和信念的相像程度。
再往后,角色的相容性才变得更重要,此时伴侣们最终发现他们在养育方式、事业、居家等基本的生活要务是否一致。
亲密关系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三种不同的信息影响。
(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到最初吸引他们的那些特质如风趣幽默、坚强执着等等变得没有吸引力了。
(3)我们过高的估计了与伴侣的相像。某种程度上,人们似乎是和幻想中的伴侣结婚,他们爱上的是另一种人,却认为自己的伴侣就是这种人。当他们真正了解彼此在很多方面存在严重分歧时,或许会很失望。
为什么会慕强?
相像作用的另一微妙之处在于,那些我们渴望成为的人对我们有吸引力。我们往往喜欢那些与我们的理想自我 相像的人,即那些拥有我们期望得到却并不具备的品质的人。
最有吸引力的伴侣仍然是那些在很多方面和我们相像,但又拥有我们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的理想特征的人。
相似具有吸引力的原因?
遇见和我们相似的人通常令人心安、具有奖赏价值。发现他人与自己相像令人快慰,提醒我们这样子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也往往赞成那些与我们相似的人。如果我们与他们有很多共同点,会期望彼此相处融洽;我们期望他们喜欢我们,这又使他们更讨人喜欢。
五、人们会更喜欢得不到的人
最后一个影响吸引力的因素是人们努力克服障碍以实现期望的基本倾向。心理抗拒理论认为: 如果人们失去行动或选择的自由,会奋力争取重获自由。因而如果我们面临失去某种事物的危险时,我们可能反而想得到更多。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父母越是干涉子女的恋爱自由,他们彼此之间就会越相爱。
打烊效应: 在酒吧要打烊的那一刻,如果你在寻找一位约会对象,你会觉得那位潜在的对象越来越有吸引力。
男女两性期望的理想伴侣
- 热情和忠诚,值得信赖、亲切友善、给予支持、善解人意
- 吸引力和活力,长相俊美、性感、外向
- 社会地位和资源,经济宽裕、生活安心
其中,吸引力和活力是男性更看重的,而社会地位和资源是女性更看重的,而两性都想要得到更多的热情和忠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