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51《坛经·付嘱品第十8》

51《坛经·付嘱品第十8》

作者: 朱红东 | 来源:发表于2022-06-19 10:16 被阅读0次

【原文】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
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
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浅析】
1、本则是大师最后开示,是对禅宗顿教的总结,话导后代迷人,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2、佛在眼前,听你说话的就是佛,家中的老母亲是佛,佛无处不在。众生的烦恼,你心中都曾有;众生太多的错,只是你还没机会犯过,千万别把自己高抬。
3、未开悟前,你只是未见自己的佛性,并不是佛性迷了你。人人相信自己,长大成人,外面没有任何可依靠的地方,只有靠自己的佛性去努力,去悟,去成长。
4、自性真佛偈:
1)三毒:贪嗔痴。
2)魔与佛无非是乌云与太阳的关系。
3)不要到外找寻,不要刻意修行,不要太強目的性。不要起心动念,那是痴人。
4)自修精进,人生便不是虚度。

相关文章

  • 51《坛经·付嘱品第十8》

    【原文】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法海白言:“和尚留何...

  • 六祖法宝坛经 付嘱品第十(一)

    六祖法宝坛经 付嘱品第十(一) (博主注:付是吩咐,嘱是嘱咐,即六祖给予门人的嘱咐,这品是第十品,也是六祖坛经最后...

  • 坛经 付嘱品第十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 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

  • 45《坛经·付嘱品第十2》

    【原文】 “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 ...

  • 52《坛经·付嘱品第十9》

    【原文】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

  • 48《坛经·付嘱品第十5》

    【原文】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

  • 53《坛经·付嘱品第十10》

    【原文】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乃焚香祷曰: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

  • 49《坛经·付嘱品第十6》

    【原文】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

  • 46《坛经·付嘱品第十3》

    【原文】 “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著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

  • 50《坛经·付嘱品第十7》

    【原文】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1《坛经·付嘱品第十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hr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