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1
现代社会对传统社会最大的颠程,机器生产替代了手工生产。因为机器生产所需要的是流水线作业,然而正是因为分工,对人存在的方式的给予了致命一击。
当人们越来越被细化的分工所吞噬之后,单调而单一的工作内容将人不断地窄化、异化和单一化。人们的知识范围不断地缩窄、眼界不断地被切割、认知不断被缩减,于是心灵越来越封闭,灵魂越来越空洞。人们疯狂地释放欲望,通过追求物质,享受娱乐和纵情旅游来释放不断逼仄的时空。
越是如此,越是慌张,越是焦虑。
你是否为此焦虑不安?
面临着行业的竞争,担心工作被辞退。
面临着件侣的选择,担心遇到错的人。
面临着学科的选取,担心未来被淘汰。
......
PART02
我们今天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是前所未有过的,既充满着数不尽的机遇,也伴随着无尽的危机,在今天的这个社会上,不学习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掉,于是乎,我们发疯似的学习,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各种技术。
比较著名的衡水中学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依靠其大量的题海战术使其成绩维持注个程定的水平线,说白了不过是靠量的积累,达到的质的蜕变。
细心去看它背后的轨迹,其实不难看出,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在掩饰内心世界对外界的不确定性,因为内心不安,所以想要掌握这种不安,可越是如此越是不安。
可是,知识你能掌握吗?不能!
千年前的庄子曾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千年前的老庄都知道,知识多,寿命短,没学完,就挂了的道理,作为千年后的我们岂有不懂的道理。
信息以爆炸式的方式被抛出来,世界以爆炸式的方式被进化:在互联网上。当逼仄的心灵遇见无穷的事物的时候:焦虑感被无穷放大,每个人都生活在紧张之中,生怕被世界抛弃,被进步遗忘,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终身学习、信息付费由此而生。
很多人在说罗胖在跨年演讲上贩卖焦虑!
到底是罗胖在贩卖焦虑还是我们自己焦虑?
我想,更多的是我们自己吧
毕竟,身体是我们自己的,没人逼你去学。
难道不是这样吗?老年人以恐慌的心情在学习使用微信、支付宝和滴滴:中年人每日沉浸在朋友圈里;而年轻一代人生怕错过了最右和快看上的一个段子。
我爸就是一个例子,遥记得三四年前的时候,我爸买了第一部智能手机、那时候看我玩快手玩的起劲,让我帮他下载了一个。
现如今,过去了那么久、他老人家还在玩快手,我问他快手哪里好玩,老爸说上面的视频好看,他这几年拍了不少的视频,据说粉丝现在都有几百个了!
老爸迷上快手的这几年,刚好是我离家南漂的这几年,说来有些心酸,我爸玩快手的本义其实更多的是想学习怎么玩QQ、微信。毕竟年轻人都爱玩这个,会玩了这些社交软件,就能够随时随地在手机上看到我发的动态,想我了还可以和我打打电话、开开视频。
不过,这也出现了一个问题,每次我一给我爸打电话、或者是开视频的时候,他就在电话里对我问前问后。问啥?
问软件怎么用!
想出去一趟,不会用滴滴打车。
想点点外卖吃,不会用美团。
想在淘宝上买点东西,不会用。
想和老妈出去玩,不会在网上买票。
PART03
于是一个几乎不可解决的矛盾出现了:人们在信息爆炸的年代里发现了信息过载症,而在认知偏弱的群体里发现了信息欠量。
人是群居动物,我们生活在一个群体社会中,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时刻与会保持联络。
当一个个体能够消费的信息超出了自己的信息需求的时候,信息迷失成为普遍;当社交供应超出了社交需求或者低于了社交需求的时候,社交焦虑成为通病。
焦虑感是这个时代的公共病灶。人们在普遍的场景中发现焦虑:
公司工作中有职场焦虑
家庭生活中有家庭焦虑
社会交往中有社交焦虑
感情交往中有情感焦虑
男女相处中有性别焦虑
焦虑感的蔓延,催生出了信息付费。
而信息付费的生长,提供了新的机遇。
当人的生存意义被销蚀到只是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位,或者是现代都市的一种经济甲虫的时候,你真的需要出口,需要跳出这个局。
那,怎么去跳出去呢?
寻找新的工作岗位
当今社会的快速迭代,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一个行业可以干到退休,干到老。人平均一生至少要换3、4个行业,所以寻找新的工作岗位成为了新的出口。
若无需要,勿增实体。一个新的软件的发明,有时候可能会开畔出一个新的行业来。
比如微信,比如酒酒,比如美团等等。
而信息付费,则催生出了我们的知识行业的转型升级,过去知识是书本上的,而现在知识是在网上,过去知识是体系化的,而现在知识是掌散状的。
数字革命的开始,把传统教育和新型教育之间的大战拉上了序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传统教育业,乃至于各行各业的知识都可以拿到网上来,并进行一定的压缩、加工、打包,往外推送。
现在的知识到了网上,变轻了。但也便于了知识的传播,减轻了学习的负担,上过学的我们都知道,上学时候学到的知识,其实毕业之后很多是用不到的。比如数学中的方程式、化学中的化合价。
毕业之后的你用过吗?
有些知识,确实对我们有用,而且能够受用一生,小学时候学过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汉语拼音等等,有些则对我们没什么太大的帮助,比如方程、集合等。
PART04
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观念,叫断舍离。在西方早就有了,叫lessis mores。
什么意思呢?人的焦虑感,来自于社会的复杂性或者现代生活物歌的压力。这种复杂性和压力需要用有效的知识去破解。有效不是多,而是精确。是在爆炸的信息中去寻找返回本真的方法。
要记住,知识不是越多越好。有用的是职业训练。在现代生活中解决焦虑的方法不是获取更多,而是寻找平衡。找到那个Gank的知识点,有时候为了寻找那个知识,你学遍了整个学科,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这个实用的知识有点类似于干货,其实它并不是。现在网上流行的一些千货,有很多脱离了实际的应用,给了你一本天书,却没有告诉你方式方法。
那些知识付费所贩卖的知识速成,其实质卖的不是某一领域的知识,而是一种“让你感觉很努力”的幻觉。
“(很多)知识付费向用户兜售的,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慰藉,让你感觉自己随时随地都能得到些什么有用的东西。从而有一种收获知识的满足感。"
但这种满足感很快就会随时间而幻灭:“听了一堆大神大牛们的分享,结果还是发现自己没有任何改变。
付钱过后,你依然是你。
于是,新的焦虑诞生了。
为什么我学了这么多知识依然没长进啊?
为什么我学了这么多知识依然是并底之蛙润?
不明就里的你又陷入疯狂购买中,“那我就再订阅几个专栏。"
“那我就再购买几次直播。”
就这样,你陷入了“焦虑一购买一焦虑一购买的恶性循环中。
实用的知识不同之处就在于此,更多强调的是应用,源于生活而又驾驭于生活之上。
在获取知识的途中,不要脱离实际,要始终牢记,知识源自于生活,纵使是高于生活,也不能脱离生活。
其实知识付费更加本真的来源,是来自于认知盈余,你是一个心理学的学者,或者你是一个20年工龄的工程师,甚或你是一个医院的幼师,你的专业认知可以被更多人所共享,于是你把自己的认知盈余拿出来,和需要的人共享。
它应该叫认知收费。
在这个遍地欲望和满身焦虑的时代里,人们生存尚且不易,更何况生活。
生存需要的仅仅是工作、赚钱、买房和开车,而生活需要的是知识、审美和灵魂。
“信息付费时代”留给我们的巨大漏洞,就在于此,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这种社会上的需求,并把它进行填充进去,把这个漏洞给补上。
作为回报,你自然能得到你想得到的。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
学习要懂问题驱动,以问题来带动学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段名言:
“如果给我1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
我会花55分钟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
一旦清楚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这话什么意思?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最好的学习,都是问题驱动式的。
但是在现实中,我们是群体中的一员,因为各种因素,或多或少的在思想上,亦或者是行动上会受到一点点阻碍。
我们都被囚禁在职业化分和实用化教育的牢笼里,所以我们都需要点额外的知识和勇气,让我们更加能够看清楚世界的本来面目和生命的波涌壮阔,那样,我们的生存可以更加从容的生活,不必害怕慌张。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浮躁、焦虑,每个人都有,我们需要一点真实的.沉稳的、开放的知识来填补我们的空缺。
西天取经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