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小姨说来我家坐坐,顺带提来了一条腊草鱼,洗得干干净净,说是沥干水分了才拿来的,长辈的爱从来都是无微不至,情真意切。
自然的专注聊天说到,今天看了两本书,并做了其中一本书的阅读笔记,小姨一直知道我爱看书,但不知道我看书的效率,惊叹到:“你是怎么做到的?!”我的答案更是惊到了小姨,“不看手机。”
这年头,不论是走在大街上的行人,还是坐在对面一起吃饭的至亲,一个特别普遍的现象就是人手打底一部手机,乘车的旅客、等候的路人、就连用餐时也是总有一直手举在眼前……
我不好妄加评论说手机时代的好坏,但想从下面几个方面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1.信息量过大,占用了太多空间
各种社交、自媒体、网购、游戏等软件,一天下来信息量大到无法估算,但是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大的信息量吗?有没有去想过我们真正需要的有哪些?当我们被动吸收那些本不是真正需求的信息的时候,用于收集真正需求的空间就会降低,最后就算不是本末倒置,至少收获不到效率。
2.无意识的刷看,浪费了不少时间
每天的工作之余,都有很多的时间碎片,加在一起也能有几个小时,甚至不亚于工作时长,可是在这些时间碎片里,大多人都是在手机屏幕前度过,那些用手机办实事的人不在我今天浅谈的范畴里。刷某音,逛某宝,追各种剧……乐不思蜀地做着张三李四的铁粉,遗忘了在这些时间里还可以做更多不一样却更有意义的事。醒来直接穿衣洗漱,把躺着看手机的时间省下来兴许能看50页对当下有帮助的书,或者给自己做一顿简单丰富的早餐;中途休息的时间可以把刷刷刷的时间活动活动僵硬的颈肩,做十分钟的眼保健操,不仅能缓解眼部疲劳,还能让大脑休息,提高接下来的工作效率,晚上下班后的大把时间就更不用说啦,往往是一些下意识的惯性动作,有可能就浪费了几个小时的光景,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在努力,在精进,在为理想拼命……
3.沟通少了,感情自然就淡了
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坐在对面的两个人不实用言语在交谈,而是打字沟通。“你吃啥?”、“加不加辣?”“几点回家?”……真逗
经常听到抱怨:“你跟手机过还是?”“你的眼里除了手机还有什么?”……可悲又可笑,可悲的是抱怨的主人自嘲活得不如个手机,可笑的是跟一个手机较什么劲呢?
同一屋檐下,各自抱着个手机,少了用心的沟通,再亲密的关系也会疏远啊!
……
还想继续往下写,娃娃翻身过来,嘴里嘟囔着:“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天哪,睡梦中的娃娃还在白天学过的古诗!另一侧,先生鼾声好有韵律,欣喜:还好我们这个小家的成员没有被手机所困。
其实我们也不是一直是现在这样,只是当意识到工作和生活被不同程度影响到了以后就果断调整了状态。
不知道这样算进步还是算落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