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成长的一条捷径

作者: 一方静读 | 来源:发表于2019-01-21 15:30 被阅读44次

    自从毕业以来,大概10年,看的书屈指可数,总是在忙工作,忙生活,无暇他顾。是不是很多人也是这样的状态呢?有想看书的心,却始终被手机所困,随便一个视频或者段子都能牵绊住我伸向书的手,自媒体时代的娱乐节目丰富着我们的日常,书本似乎在慢慢淡出我们的世界。

    我们接触得最早的书是学校的课本,现有的大部分固有知识都是从书本里学来的,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似乎跟书也搭不上关系,那我们成年后还能从书中汲取知识吗?还能从书中得到改变吗?答案是肯定的。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古人告诉我们要多读书,多思考,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的《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书中告诉你阅读是可以再次开发你的大脑,可以更新大脑的思维结构,不过你得用科学的方法,恰当得改造大脑,以便更从容的面对社会问题。

    书中一共分五个部分,内容从为什么阅读到怎么阅读,过渡到应该看些什么书,内容简单易懂,重点部分用黑体标注,字体大小和行间距合适,看这本书容易进入状态,书中知识明确,便于理解。

    1.为什么要读书

    生在农村的我,从小母亲就告诉我,读书是唯一的出路。那时候读的书是学习的书,从书中汲取的是基础知识,对这个社会有基本的认知,可惜我并没有考上大学,断送了一条读书才能带给我的捷径。

    高中时代没有认真读书的原因,是偷偷地爱上了小说。小说的情节曲折复杂,人物的悲欢离合,很快便进入到小说的世界里,脑袋里幻想着自己是这个女主,享受着这一切关于她的世界。现在想来,这种看书就是在获知他人的内心世界,增加了自己的阅历。

    第一份工作是销售,和同样高中毕业的同学一起上班,她小时候的语文成绩好,语言组织能力很强,给顾客推荐产品时,很容易用到语言打动人,而我则显得木讷,无话可说,自是卖不去产品。语言能力是沟通能力,是从小读书培养出来的,而现在看书也一样可以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

    书的种类多而杂,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或者是我们根本想象不到的经历,从这个方面来说,看书可以让我们得知更宽广的世界,相当于是给我们打上一剂预防针,在遇到社会不好的事或者黑暗面,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可以使人更好的生活。

    澳大利亚哲学家大卫·查尔默斯说:“不管什么书,都可以找到他的有趣之处,就算是无聊的书也一样,所以读书不要挑剔。”任何一本书都有我们不了解的信息,也会存在与自己不同的意见,通过与这些知识对话,大脑再进行整合,变成自己的知识,从此扩展自己的格局。

    2.知道了看书的好处,那该怎么看书呢?

    现在要重新捡起书来看,一是需要点勇气,怕自己半途而废,很多时候一本书根本看不完,并不是说书无趣,而是有太多其他有趣的事情耽误。

    首先需要培养看书的习惯,先找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定个目标,一个星期读完也好,一个月读完也罢,但一定要记住要看完。再保持接下来的一本。

    等培养出看书的习惯,进入下一个阶段。看书要杂,不分领域,尽量多接触各领域的顶尖文章,并在大脑里培育出新的知识。同时看几本书,转换思想,并不固执于一本书。不管看书多少,输入就要有输出,不然就是白看。输出可以是写文章,复述书中内容,也可以成为谈资,只要装进你的脑袋就是好的。

    看书是需要速读的。虽说每本书都有可取之处,但是也难免有无用之书,因人而异。所以在读书时,先快速浏览目录,掌握整本书的框架,挑选自己喜欢的章节作为重点,再对全书进行翻看,掌握书的大致内容。看完一本书,能掌握到百分之五十的内容已足矣。

    3.学会了怎么看书,那该看些什么书呢?

    市面上的书太多太杂,良莠不齐,对于一个刚开始学习看书的人来说,应该怎么选择呢?

    这本书中作者提及大概70多本影响世界和个人的优秀书籍,比如夏目漱石的《三四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白痴》,查尔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等等,多是各个领域的“冠军”书籍,这些书是可以作为备选的。

    书中第五章推荐了10本精选书籍,比如关于思考自由的书《自由选择》,构建人类基石的《悲剧的诞生》,了解宇宙与地球的《从太空归来》等等,作者从各方面解析了这些书的优点与可读性,可以激发我们将阅读和思考延伸到书本之外,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改造大脑的思维结构。

    如果书中推荐的这些书并没有你喜欢的,那也可以从百度搜索书单,先从自己感兴趣的看起,把书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慢慢地你会发现,这些书带给你的改变。

    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是成长的一条捷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jz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