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每天写1000字
突破原生家庭的轮回,找到自己的自尊。

突破原生家庭的轮回,找到自己的自尊。

作者: 万里少年 | 来源:发表于2018-12-20 01:54 被阅读141次

这是一个线上的分享,来自我的一个群里,和前面的自卑心理学相关的一个延伸,以下观点全部来自careerDNA团队的赵素芳老师分享:

只有我们自己能够活出一种自在的平和的有力量的幸福状态的时候。我们才可能给于每一个来到我们身边向我们寻求生涯之路上帮助的人们给予他们真正的影响。这是我们自助助人的一个真谛,那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今天的分享了。首先给大家来看一张图片。

一个人爱自己的深度决定了他的高度。

自尊的建立呢,是和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分不开的,也就是和我们的原生家庭分不开。在家庭关系之中,再被抚养的过程当中,家庭成员相互之间是怎么链接的。沟通的互动的这种模式都或多或少的给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形成了我们通常也会经常说到的另外一个词语叫做自我价值感。

著名的家庭治疗心理学家萨提亚女士在《与人联结》这本书里说过。这种在家庭当中人际沟通的模式,其实是一种生存模式,很多人靠它生存下来并成长起来。所以这些模式是潜移默化的。甚至是潜意识无意识的。他已经成为了融入到了我们的生命当中。当我们和别人在链接的时候。当我们在应对外部世界外部的世界和外部的人给到我们的一些刺激或者是互动的时候。我们会形成一种自动化的反应。所以他也会影响我们其他的一些关系。包括我们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各种各样在社会上的社交关系。

指责其实是一个编码系统。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背景。虽然看起来一家人是在同一屋檐下共同生活的。但其实在我们中国式的家庭当中,我们互相之间真的不是那么的了解。即使是我们的父亲和我们的母亲,他们各自的成长背景本身也是不一样的。而虽然现在在我们很多的中国式的家庭当中,我们的父亲和母亲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在生活的琐事琐事上面。在生活的很多细节上面生活的节奏,上面好像是休戚相关,唇齿相依。但是在心灵上却并不一定我们互相之间走的很近,甚至我们互相之间都不太。不太懂彼此也不太理解彼此。

尤其是在沟通,上面,我们就会发现。家里面,其实每个人都在用自己一套编码系统试图来传递自己的想法。而同时呢,又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这套编码系统来给与反馈。于是呢就会出现彼此之间在链接还有沟通上的错位,在撒提尔女士在《与人联结》这本书里说过一句特别经典的话。

她说:我没听懂你说的话。所以以我自己编造一个意思出来去问你。并且我要求你对我所编造的意思,而非你真正说的予以反馈。其实就是我刚刚所说的编码系统的问题。

每一次的深入就是离自己的内心更进一步。

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那一年当中我记得有一天早上我起床,我的妈妈就走进了我的房间。然后她一边也在帮忙,我一边叠着被子一边,她的背是对着我的。她突然说了一句话,她说:你读个研究生有什么用?

能够想象那样的一种场景吗?就是你和家人啊,在沟通一些事情,我们平时可能都是经常沟通一些很琐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事情, 几点吃饭,什么时候回家,几点出门儿,今天要去哪里等等。

突然有一天你想要跟她去沟通一些比较形而上的话题的时候。你要去沟通一些你的人生未来要怎么走的一些话题的时候就发现,往往沟通不下去。就像我刚刚发生的,这样的一种场景,我当时听完以后啊,心里就咯噔一下,妈妈为什么要突然这样说呢,而且这种表达方式明显就不太友善,带着一种批评的意思,也有一点点的攻击性。那我的第一反应呢,你可以想象肯定是有点小愤怒,因为被评判吗,对谁都不是件舒服的事,对吧?

那我这个学心理学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这个不管是Brian博士带给我的。还是我很多年前跟随我的,心理学的老师洪兴老师学习九型人格,包括萨提亚也好,还包括我自己看了很多的一些心理学的一些书籍。跟不同的人去打交道。所以以我还是比较能够去在生活当中去实践和运用的。所以以我的运用和实现就在这里觉察两个字。当我能够感受到我自己的愤怒的这种情绪的时候。其实我的注意力已经从我的情绪里抽离出来了,我就不是一个陷入在自己我很愤怒的那种情绪当中的我了。我是一个跳出来的,一个人,然后我看着一个有点愤怒的我。那这个时候呢就变成了两个我,但我跳脱出来以后我就有点像看电影,就在分析人设一样来看待这件事。人设:人物角色设计。

心里就想,老妈你是对我不满意,对吧?我哪里让你不满意了呢?我做我的事情其实也不太影响到你吧?我几乎呢也是想脱口而出就是我有我自己的事情,我有我自己的人生,我有自己的主张,不用你操心,这个其实就是我的愤怒了吗?那么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是下一步就是我在这张图片上面那所写的一句话就是。

第一部,我是愤怒的,但是下一步我觉察到了我的愤怒。于是世界就发生了一些不太一样的啊,这个发生和发展的方向了。

然后我的注意力呢,就从我自己身上放到了我妈妈的身上,我心里就在这样想。妈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她这样说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呢,她好像也有一些情绪吧,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呢,她好像也有一些什么观点吧,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呢,她是不是对我还有一些期待那有意思一些什么样的期待呢,大家可以看到我在。上面那张图片的右方放了一个萨提亚的冰山图,这是撒提亚女士对心理学非常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把我们的心里像分层了一样,一层一层一层一层。每一层,其实如果我们往下去,深入探索的话呢,都是让我们走进一个人真正的自己更近了一步。然后我就在这样猜测猜测当中呢,我就产生了很多的一些有趣的想法。

当时我就想说,我妈妈肯定有一个这样的一个观点,她觉得。赵素芳,你这个人吧,学历其实挺好的,也是研究生毕业呀,你当年在读书的时候,可是经常挂在我们嘴巴上的别人家的孩子。

你后来工作不管怎么说也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你怎么现在过得这么苦逼呢,以她的理解她肯定不太能够理解我这种亲力亲为的创业方式。你放着好好大公司的稳定的工作不做什么事情还要自己亲自去处理,而且还有好多是体力活。这个跟她的价值观是挺冲突的,所以她其实有一个困惑。因为我现在的现状我的行为和她价值观所认为的那些应该呀规则呀,规律啊,这些是冲突的,所以她应该是有一个困惑的一个啊,感受在那个当下,这是我猜啊。

接下来我又猜,是不是妈妈还有一些担心啊,她可能在担心说你创业这个事儿到底靠不靠谱啊,你能不能坚持下去赚不赚得了钱?能不能养活你自己呢?那后来呢,我也把这个事儿跟我的另外一位心理学老师就是洪兴老师也交流过。洪兴老师跟我说有没有可能你妈妈内心还会有一些自责,或者是内疚的情绪呢,比如说,她可能会觉得我这个妈妈怎么那么没有用,没有其她妈妈那么能干,不能帮女儿去张罗找一个好一点的工作吗,你看我女儿那么辛苦,好像也帮不上什么忙,想到后面滴我就听到了我妈妈其实对我有一个期待她有一个这样的声音就是。女儿啊,你能不能告诉我,你到底还好吗?

其实啊,这是很多妈妈的内心戏啊!你会发现。你看这一个内心带着好多困惑呀,担心啊,内疚啊,还有期待着你和她去交流的,这样的一个妈妈,可是她为什么表达出来的时候的这句话。就变成了一句,很有攻击性的指责。这恐怕是我妈妈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因为通过学习心理学,并且我去践行这个心理学带给我的这些益处。我就开始在观察我的家人像我的妈妈,我就会发现。职责就是她比较常见的一种编码系统。这或许是她长年累月赖以生存的一种生存系统。因为她可能发现用指责是可以去驱动。它周边的关系的,她是可以去跟周边的人通过指责去交往去互动的。

后来呢,在继续学习的过程当中啊,我也在看萨提亚士的这本书就是《与人联结》这本书。这其中的就提到了指责型的,这种沟通姿态.

他的内心戏其实是这样的:我没有什么用,我不讨人喜欢,没有人关心我。我不提高一点音量根本就没人注意到我一旦我声音高了,高了八度,大喊大叫了。似乎就有人能听得到我了对方就能够跟我之间有互动了。

然后我就获得了一种力量,看起来我是可以去控制别人了。但是其实这个时候用指责的方式跟别人交流的这个人呢,她的身体是僵硬的。她的内心呢,也并不是平和和愉悦的看起来她似乎是赢了。但是她只是暂时的掌控而掩盖了她内心真正的那种感受。

而且我还发现 : 有很多次,当我在指责我的女儿的时候。我说 , 你这个事情应该怎么样怎么样,对吧,额没怎么样怎么样,做到会怎么样,是不是。等等啊,就又一边待着讲道理一边呆着指责的时候。她会拿出一种非常负责的姿态来对着我自己。

有好几次她可能会拿手去打自己的大腿呀,她有可能甚至会用去首打自己的脑袋,她说还我怎么这么笨,有一次她说的话很可笑,但是确实对我非常警醒,她说我真不佩戴绿领巾,我不配做人,你看这个小孩子有的时候她的表现是很纯真很天真的。她就像一面明镜一样照出了你自己在当下我就瞬间就看到了那种指责。

然后,我就会发现咱们家里的整个的一种啊,编码系统,我们家里的这种沟通的系统就是。一大清早从我们起床睁开眼开始要刷牙洗脸,开始就是一个指责接着一个指责来啦,开了一天的序幕,我仿佛那个指责就好像我们家里的这个发动机一样,一波又一波的推动着我们大家在做事你怎么样,她怎么样。你怎么还不怎么样啊,然后大家就开始各司其职,去开始一天的这个生活了。然后我们就在这种指责与被指责当中任何人去产生链接以及人和人之间去斩断那种链接。

刚刚说的这种指责呢,是对外的一种指责。还有一种呢,是对内的一种指责,就像前面,我说的我女儿对自己的那种自责,就是指责的那个指责的那个动作阿,是一只手手指伸出来指着别人对吧,那这种自责呢,就是那根手指呢,是反过来她是对着自己的。就是哎呀,我不对我不好,我不行,都是我的问题,我怎么那么没有用?就在上周。上上周的时候,我跟那个洪老师去了一次义乌参加了一场这个萨提亚的疗愈课程,在这个课程当中。我们有看到一些个案疗愈的这个过程,那我们就有看到很多这样的一些案例。因为有些家长吗,她从小的这个生活其实条件也不是特别的好。所以她们去描述自己的父母呢,都会觉得,我们的父母都是忍辱负重,特别特别容易吃苦的那种。

他们特别的他们有什么不开心,可能是不是我。

我面对着每天都很忍辱负重,很隐忍的狠强撑着的,这样的一个父母,其实我们内心也是非常孤独和无助的。因为总是觉得是不是因为我的关系啊,如果这个家庭没有我的话是不是爸妈就不用那么辛苦啊,哎呀,是不是我怎么那么没有用,对吧,好像我又做了一些什么事情让父母的这种辛苦又加重了,我怎么又惹他们这种生气了,那么渐渐地他其实内心不太愿意积极的去向父母去表达自己的一个想法,因为他会觉得,表达自己的这种想法是自私的,他们都那么辛苦了,凭什么我能够叫苦。凭什么我只想着我自己呢,我这种想法是非常自私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

他对自己也是很缺乏接纳很缺乏认同的。那么自然而然这个他对自我的认同感就很低自我价值感的程度就不是很高,那么这种自尊的程度,自尊也就没有办法去建立起来。

这就是原生家庭的一种轮回。你可以想像一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不是一个能够愿意跟父母去积极表达自己的孩子,当他自己又成为父母的时候,他在跟自己的孩子去交流和沟通的时候他也会像他的父母一样变成一个非常隐忍的父母,就好像。指责的方式会形成指责的孩子或者是自责的孩子。一样那么他在自己成为一个成长起来变成父母的时候。他也会,按照父母带他的这种方式去带他自己以及带他的家人。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说这就好像是一个家族的魔咒,这就是一个同生共感的一个系统和生态。

所以说自尊其实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面呢,有行为的规则,有自我的价值,有沟通方式,还有行动上的一个冒险,那在沙田女士的这个理论里面,她说,当你呢。想要去改变你的这个自尊的时候这四个部分其实是同步在动。而且任何其中一个部分的洞都会去牵动周围方式的动。

打个比方说,当你的沟通方式改变的时候,其实你就在驱动你的冒险,在驱动里的一些行为的规则在改变,你原来认为的一些应该和不应该就被打破了。你的这种啊,这个自尊就是self esteem,或者说自我价值感其实就是已经在变化了。

我们可以在我们的家庭里乃至我们的家族里面。可能是第一个去看到啊,这个我们家族的这套编码系统的那个人。如果我们带着这种观察也带着对自己这种觉察。去探索这样的一个编码系统的过程当中。当你的这个编码系统这个问题又出现在你身上的时候,当这个姿态出现在你沟通模式又出现的时候。如果我没有这份觉察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去做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可以做一个新的选择,我们可以去做一个决定。我们可以去冒一个险。可能就因为我们冒了一个险就连带着改变了。打破了我们原来的这一整套的这个系统。而由于我们的这种改变所以导致整个系统整个生态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这个变化。

冒险。就像我前边所讲的我自己和妈妈的沟通的这个过程当中是一样的,我就是冒了一个险,我就去想说。没有采取一个跟她互怼的这个状态没有去走这条路,而是冒险去想一想说。在她这句话在她这句指责的话的背后是不是藏着一些。其实是有她非常温暖的部分呢,藏着她的一些情绪和观点,连她自己都没有去意识到的那些情绪和观点,而且这样的一种冒险当中。我并没有感觉到自己是受伤害的我并没有觉得她批评了我指责了,我觉得我自己很难受,反而是我有些心疼。也能生出一种对她的一种体谅,甚至生出一种更想跟她走得更近一点的。这种冒险那当然那个时候我的自尊程度也是更高的。

这个冒险的主意,这个冒险的企图。这个做出一个新的选择和决定。这个可以说,包括前面滴那个猜测觉察似乎就好像是在瞬间去完成的。因为我自己并不希望斩断我和她的链接,我希望能够和她去链接。所以其实她的沟通方式是并不能让身边的人轻松和愉悦的和平和的。但是只要我还存着这样一个愿意和他链接的这个渴望在。虽然我没有能力去改变她,但是我改变我自己,以后那我就会发现。虽然我没有和他可能后续的对话,没有走的那么深或走的那么远啊,但是就我这个冒险的企图啊。就已经让我和他有了链接,我和我自己的内心也有了这种链接。那我就觉得我似乎是更有力量了我的自我的价值更高。

其实我们身边的是有一些朋友,他们对自己的爱是不充分不足够的。我们也会看到有一些人呢,对别人也没有善意。有的人呢,是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幸福,有的人呢,总是觉得是别人伤害了自己。有的人呢,是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总是做不好事情。所有的人呢,也就不再对人生抱有什么太大的这个,希望那这个时候他们的状态就是我们说的。自我价值感或者说自尊是很低的。他们觉得自己很无助,既没有办法和自己去建立一个很好的链接去爱自己,也没有能力去和别人产生链接和互动去成为一个爱别人的人。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所以我们要让别人跟你建立链接首先呢,我们要抱着愿意和别人去建立链接的这种。这种企图这种期待。

爱其实就是一种人和人关系上深度的一种链接,尤其是情感上的这种链接。爱自己就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能够和我们当下的这种情绪和感受。在一起,我们能够看到自己内心的那种渴望那种期待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自己。这个赖以生存的那套规则和价值观。我们能够勇敢的去表达出我们自己内心对别人对这件事情的真实的观点也好,还是情绪也好还是我们的期待还是我们的渴望也好,我们能够从一个受害者的心态去调整过来去成为自己的一个主人我们去做一个新的。决定我要决定去做一件啊,新的一个抉择。

就是我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个人的自尊就建立起来了,我们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一个成年人,我们是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像一个成年人一样去负责任,而不是像一个孩子一样就觉得说你是大人,被人欺负了,我因为别人力量比我更强,别人能量比我更大。所以是别人欺负了我。那这个其实就是一个受害者的一个心态嘛。

我们受到原生家庭给我们的一些,影响我们可以去觉察到原生家庭里的那些模式编码模式,对吧?以及沟通姿态,那么我们如果可以重新决定去冒一个险,哪怕不一定复制一行行动,只要内心你生气了,这样的一种冲动,有了这样的一个意愿。你就更容易成为一个身心合一的自己一个一致性表达自己的啊,那样的一个人,而不是说。还是一个活在过去的一个人这就是我们。

然后呢,给大家念一首撒提尔的小诗,我特别的喜欢她讲到五种自由。

自由的去看去听而非考虑应该如何去看去听。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非思虑,应该如何去表达,自由的去感觉,而非告诉自己应该如何感觉。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期望,而非总是等待对方的许可,自由的根据想法去冒险,而非总是选择安全妥当的路而不敢晃动一下自己的船。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我自己在,这些年当中。在自己身上的心理学的一些实践在我和人际关系当中的这些事件。就是演也想跟大家呢,表达一个我自己的一个期望就是。不论我们身边有些朋友是想要自我成长的还是希望能够去帮助别人的。

不论我们身边有些朋友是想要自我成长的还是希望能够去帮助别人的,都需要自己的一个,自我修炼的这个过程而最好的一种修炼,往往就是在那些让你最纠结的关系当中。让你最痛苦的那些关系当中那个就是我们修炼的道场。

就好像我跟先生的我跟孩子的还有我跟我的原生家庭的。那么在这个当中我们越修炼我们越能够去成为我们自己。而不是啊,越修炼越让困在原地成为一个受害者,老当我们自己的自尊建立起来的时候我们自己生命去绽放的时候,身边的朋友自然而然都能够因此而受益。同时呢啊,我们身边可能也有些朋友愿意去走上一条帮助别人的这条路。我的分享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各位。谢谢。

问答环节:

1.刚刚有一个小伙伴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们看到了一些问题,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然后你的努力之下,似乎对方还是不能跟你去做一个沟通。

对吧,然后我后来问了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其他群的伙伴可能看不到您的问题,所以我复述一下。我就问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呢,您是缺能力呢,还是去资源呐,还是缺意愿的。额,然后如果说你是缺能力的话,那我觉得我们就需要去学习。比如说,你可以走进我们心里学的课堂来学习。然后想一些有能力的人有能力的专家和老师去请教他们是怎么来处理的。然后,如果说再处理的这个过程当中你发现呃可能。不能一步到位,就把他去处理好我刚刚有讲到这个冒险吗,那这个冒险的过程就是你。

这个冒险的过程,可能就会面对着一个就是冒险的失败,对吧,那我们出去冒险的时候其实是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的就是我们出去的这个冒险不一定能够成功,很可能我们不一定能够成功的登上这个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对吧?

有可能我们也没有成功的去找到什么财宝。这个如果我们要出去去冒险,其实我们要去做有风险的,是不一定能够成功的。但是,你去愿意去做这个沟通的这个企图。这是你愿意为你自己人生去更负责任的去做这个决定去沟通的这样一个意图,这个意愿。这个企图其实已经在提升我们自己的一个自尊了,已经在让我们自身的这个自我价值感有所提升了。至于说我们努力了最后结果当然是要尽人事而听天命了。但往往我们就会发现,一旦当你真的有这种企图的时候。真的世界就开始因此。

有了这样的一个对人生的一个新的决定这个决定是你为自己去负一个责任,你决定活出你真实自己的这种决定的时候,其实这个世界就已经有一些不同了,就是因为这种看到自己内心有这样的一个渴望并且愿意去表达愿望的这种意图在内心升腾起来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有一些变化。

如果说这个关系。已经是牵扯到不止,适合我们父母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到我们的父母和我们的父母的父母之间的这种关系的话。那么就像我刚刚所说的。那个当中的那个功课就是我们父母的了,我们能够做好的事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和我们父母之间的这样的一个沟通。那如果涉及到他们的父母的话,那应该是他们的这个功课。在那边了,我们只能做好自己,祝福他们。

如果说我们也有必要去跟,我们的父母和父母的父母去做沟通的话,那当然如果你愿意去冒这个险去做这个努力当然是更好啦,因为,您说的这个情况,可能。你听起来,现在很模糊,只是一个,很概括的情况,就是我拿不到任何的细节,我也不知道这个当中的故事和前因后果。所以我很难在现在给到我们这位伙伴一个很好的回答。那总而言之,我觉得一个。原则和规则就是或者说我们,在这个当中去改善关系提升我们自身的一个规则就是。你愿意为这件事情去冒险,你愿意为这件事情去努力,一把,同时你也去做好。努力,最后失败的一个面对的,这样的一个结果的心态。

如果父母有他们的固定的一种编码模式,我觉得我们能做的一件事情呢,就是我们能够看到他们。看到他们内心的那种,期待和渴望,然后我们用我们的方式,努力的去冒险去敲一敲他们的窗户。去敲一敲,她告诉她我看到的你是这样想的。对吗?是这样吗?所以这个上边并不是我们去改变他们,而是我们改变了我们自己。我们改变我们原来的一种,信念认为他们就是那样的,我们没法跟他们去沟通的。而是改变成。他们是那样的,但我还想试一试跟他们再去沟通,我想听听他们自己内心的那个声音。

当我们内心做了这样的一个决定的时候,其实你是会发现。人生就是有一点点不一样了,因为原先我们是陷入在,纠结当中陷入在一种无助的。困难的这种这种情境当中觉得自己很无能为力的那种状态当中。但是现在当我们愿意去努力的时候,当我们愿意。去走进他们跟他们去建立那种连接的时候,其实。已经我们自身从我们这里去发生了一种改变,就好像你是整个事情的那个开关,当你这个开关一开你这个开关一摁摁下去,整个系统就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哎!这里就通电了这里就会有发生变化的,所以需要有一个人。首先去做出这种企图在。原生家庭当中,首先要有一个人。去做出这样的一些改变,那么很幸运的事,不是你的父母,而是你。

觉得这个就是老天爷选择的事,他让我们会具备一种更好的能力去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让我们能够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成为一个被奴役的被别人觉得总是受伤害的被别人侵犯的那种感觉的人。

这其实呢也是一样,没有真正的去建立一个自己的那种自尊,就是没有去成为自己的一个主人。比如说自责呢,是觉得说我自己不配。拥有这些幸福。我不配接受别人对我的一种接纳,这是这样的一个心态,所以往往容易去,责备自己。而放纵的也是一样,我也不配去得到这些一切,我也不配去拥有这这一切我再怎么努力其实也是。不会得到这些的,其实跟自责是一样的一个结果,并没有去建立自己的,这样的一种自尊。

只是看起来放纵没有像自责那样对自己那么苛责了而已。但是如果说这一切要怎么样去转变呢,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啊,caree DND的另外一条线要非常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要去探索。自己的内心。我们要去探索自己的天赋,去探索自己的优势去了解我们自己的生命故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有哪一些事情,真正的事,我们好像天赋的就能够把它做的非常好的。这就是我们的呃,这个caree的密码就是我们生涯的当中的这个密码。我们会通过。这个第一模块我们的心理类型和气质,我们会有第二模块的个性与性格还有第三模块,我们的非常重要的硬菜啊,就是Skill的能力。还有我们的兴趣,第四模块,第五模块。第六模块的自尊。

自尊整个部分的这个一个一系列的系统性的,这样的一个探索。据了解,在人生当中。有哪些事情。是我们天赋就能够把它做的我们是很容易进入到一种心流状态的。那么如果我们要让自己过得非常的幸福的话我们如果要能够真正的去成为我们自己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去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然后用我们的天赋。去做我们自己的。这个事业去做我们的这样一个工作,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去出成果就很容易成为一个要么是在职场上很高绩效的人。要么就是终于找到自己诗和远方在哪里的人,并且用着自己非常喜欢的这个能力去创造了。有价值的服务,为别人服务,同时得到了相应的回报的,这样的一种状态,那么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就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自己,然后活的就比较地绽放了。

总结

感谢素芳姐分享,最近我在看自卑心理学,说要和原生家庭和解。和原生家庭和解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每一次试图理解父母的时候我自己也不自觉的进入了设定好的编码系统里面。绕来绕去出不来。听完后我感觉自己应该去突破这个编码系统。

下次意识到出现冲突的时候感受一下对方的情绪和内心。

武志红老师说探索自己的过程是英雄之旅,其实探索自己是一个冒险的过程。

我感觉除了课程分享以外,最精彩的就是后面的提问,很好的定义了问题的边界。冒险失败以后的心理修炼,加上这个提问,感觉一下子分享的完整了。

我认为是值得的。

续:

图片来自职业生涯享群

这个文章我自己觉得挺有意义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突破原生家庭的轮回,找到自己的自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le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