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万维刚/精英日课3
见:弗洛伊德说,越是背景相似的两群人 —— 比如既是邻居又是亲戚的两个家庭 —— 越是互相看不上眼。我们最强烈反对的,是跟我们最相似的人。这就促使人们产生了“对小区别的自恋”。
感:“对小区别的自恋”,表现了人们既追求群体认同带来的安全感,又追求标新立异不一样的优越感。所以在群体认同之中,想方设法搞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出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这恰恰也落入了“对小区别的自恋”的盲区。
这个区域无所谓好坏,但是它会给自己设限。为了证明与众不同,标榜自己与别人的区别,这种“是什么”和“不是什么”就是给自己设限。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最喜欢黑色服装,是黑色恐,结果是她把注意力绝大部份放在黑色上,别的颜色极少考虑,甚至直接放弃,其实她的身材和肤色相貌穿其他颜色也许更精彩,可是她把自己限定在了黑色里。
“对小区别的自恋”还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鸡毛小事上。这一点在概念名字上就有体现。本来是大同,讲究小区别,可不就得在细小的鸡毛蒜皮小事中找与众不同吗?
思:对现代人的撞衫尴尬不太理解,本来应该没什么的事情为什么会很尴尬呢?难道是因为和别人在眼光相同而羞愧,至于吗?为什么不是惊喜呢?你就敢确定自己是样样都出类拔萃的吗?这不是谜之自信吗?
行:要想在大众中与别人有区别,最正确的姿势是拿出不一样的业绩,这才是“君子和而不同”,做一个“同而不和”的小家子样儿其实不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