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电影《西虹市首富》果真是一部爆笑大片,好多人说"全程无尿点,让你从头笑到脚"。
好多人羡慕电影主角的经历,要是自己也能有10个亿那该多好啊!但若深思,十个亿还真不是那么好花出去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在自己生活圈习惯了,根本不了解真正有钱人怎么消费的。一句话: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思维。
我总是很缺钱,怎么办?可是,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等我们所谓的有钱了,我们的钱其实还会不够花。
2
大学同学小李向我吐槽说"我要换工作了,现在工资太低了,根本就不够花"
我苦笑道"你不是年薪都快20万了,怎么还不够花,你让我们这些工资两三千的人怎么活呢"
"你不知道,我现在的房子租金一个月四五千,还有我的宠物狗每月的狗粮,定期修剪;汽车油钱,化妆品,美容,私教,每月给父母的钱,还有我今年的欧洲行还没实现呢?"
听了小李的话,我确实感觉到她钱不够花。收入水平赶不上消费,怎么能够花呢?以前口渴了,喝瓶康师傅就觉得很解渴,现在手里拿着依云水还是觉得渴;以前背个几百块钱的包内心幸福感爆棚,现在几个LV还是填补不了内心的迷失。
3
记得有一档叫做《圆桌派》的节目,其中有一期的主题是"缺钱,为什么我们感觉越来越穷?"
节目中窦文涛将缺钱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贫穷线以下的人,这种人也就是我们说的真穷,收入低于联合国定的标准,他们很久才能吃顿大米饭,一年才能吃两三次肉,钱都是要解决生活中的必需品,用英文讲就是needs
另一种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情况,欲望太多,收入可以满足我们的生活必需,日常生活没有问题。问题是收入赶不上我们想要的,渴望过上更好品质的生活,所以就感觉特别穷,经常入不敷出,这类人其实的问题是wants太多。
但是现实中你可能会感到第一种真穷的人好像自己也并没有很失落,可能比我们大多数人还快乐。那是因为他们欲望少,认为生活也就那样,自己也不是特别缺钱!
4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速度打破了区域限制,让我们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好,让我们都想去看一看;让我们想去领略一下不同的风光。而要实现这一切都需要有钱,我们需要它来改变我们的生活,得到我们得不到的。
比如说那些明星、网红、大V,还有你的朋友们,他们的生活是这样的、他们买了这样那样的东西,去了什么地方玩......要有面子,要让大家觉得自己活得很潇洒,就不得不在社交网络上晒,刷存在感。
这就助长了大家的“攀比心”。攀比心很容易让人产生缺钱的感觉,因为你总会发现,有人比你更有钱,活得更潇洒,自己多羡慕啊。
即使实际上有些人的钱并不多,但看上去却是有吃有喝有旅游,是表面风光背后吃土的“隐形贫困人口”,但仍然跳不出花钱的怪圈。看到别人有车有房,自己内心也不安分起来;看到别人今天纽约明天伦敦,内心怎能没有波澜?这样攀比下去,能不缺钱花吗?
有一句话是这么形容“贫穷”和“富有”的:
你的欲望比你的收入多了一块钱,你就是贫穷的;
你的欲望比你的收入少了一块钱,你就是富有的。
那该如何解决“缺钱”这个问题呢?
有些人的做法很极端,比如说,通过不断的借钱举债,刷信用卡,拆东墙补西墙,来满足自己想要的生活。结果落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负债累累,每天被债主追着跑,过着焦虑紧张的生活。
当我们真正有钱的时候,好像有的问题并不是钱能所解决的。就像《西虹市首富》最后王多鱼为了爱情放弃了300亿的遗产一样,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盲目的需要钱。
要想解决“缺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提升自己,通过努力,为自己储备知识和技能。
首先,从自我满足的感受上来讲,你的知识和技能也是炫耀的资本。物质上的攀比人人都会,但你的价值体现不仅仅局限于金钱,你还可以用你的知识和技能去征服别人。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有知识、有技能、有自己独特魅力的人,往往比有钱本身更能让人敬重、佩服。
其次,从实际效用来看,你的知识与技能还能够增加你未来获得更多金钱的可能性。
这两年通过知识变现的人并不少,很多人一开始都算不上有名气,如很多自媒体人,他们通过写作优秀的文章,运行公众号增加自己的粉丝量,最后实现变现。如北大的薛兆丰老师,他或许不是中国讲经济学讲得最好的,但他抓住了“得到”这个平台的机会,实现了自己的“变量”。
当然了,储备知识和技能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事,像阅读、健身、写作等等,都是要日积月累的。就像你决定用写作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不是一天你的粉丝量就会暴增的,这需要日复一日辛勤的耕耘;这也就像你自己酿的一呈好酒,通过时间的不断发酵,才能挥发出诱人的香气。
所以从现在起,不要只当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脚踏实地动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