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儿子说想画画,我说好啊,于是我把颜料,画笔,纸张等绘画用品准备出来,之后的事情就与我无关了,我说“与我无关”,并不是我真的不关心他,而是我有意给他创造一个不被外界干扰的环境,让他真正实现用心在画,画出自己的心。
宝贝的涂鸦作<1>.jpg 宝贝的涂鸦作<2>.jpg 宝贝的涂鸦作<3>.jpg 宝贝的涂鸦作<4>.jpg
每一幅画都是孩子内心深处的表达,每一幅画都讲述着外人或许无法理解的故事。在他画画的时候我从来不插嘴,也不插手,也不在旁边观摩,都是他自己找一个喜欢的地方,画着自己喜欢的一切,随心所欲,天马行空。有时候,他画完一幅画会兴致勃勃跑过来跟我讲述他画里面的内容,我要做的仅仅是微笑着,静静地聆听。
这几张画我发到了我的朋友圈,结果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类:
有人问我,是不是给儿子报了美术班?
有人质疑,是不是我帮着儿子一起画的!
有人感叹,儿子的绘画天赋继承了我的遗传基因。
有人反思,是不是该给自己的孩子找个老师?!
......
我的回答是:
我没有给儿子报美术班,也没有上过任何类型、任何方向的早教班。
我没有给儿子一句指导,没有帮他画过一笔,甚至我都没有在他身边停留、观摩。
遗传基因的影响肯定会有,后天的培养更为重要,然而这种培养一定不是大家理解的报个班,老师教,跟着学,而是从一个更大的格局,更宽敞的心境去培养。
至于想听我的意见,是不是该给孩子找个老师?我的答案是 NO !
关于幼儿画画,我的观点是不做任何参与。幼儿画画和真正意义的学画阶段是不同的。幼儿画画时,他们所描绘的内容并不是子虚乌有的,而是对现实记忆的恢复,换句话说,是将平时感受外物时储存在脑海里的记忆重新表达出来,只是这种表达很天真、很抽象,很难为我们大人所理解。曾有心理学家认为,孩子5岁前的创造性是最高的,几乎等同于绘画大师!其实,这句话真的一点都不夸张,水平再高的绘画大师,只能说在绘画技巧和人生阅历方面比孩子高超,但是孩子心底的那份纯净是任何成年人都可望不可及的。孩子的世界是丰富的,孩子想法是奇妙的,孩子内心的表达是最直接,最纯粹的,不顾虑任何外界因素,不夹杂任何私心杂念的,所以当孩子心无旁骛的“用心”在画,画出“内心”的时候,这个境界真的只能超乎于绘画大师而无不足!如果孩子在画画的时候,家长或者老师不停的在旁边指挥,告诉孩子画什么,怎么画,用什么颜色等等,那么,这些所谓的指导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纯粹就是一种干扰。外人指导的越多,就会越多的干扰孩子内心原本的想法,指导的越多,孩子就会越强烈的感觉无从下手。这无形当中,给孩子思维套上了一个枷锁,束缚了孩子的自由想象,磨灭了孩子的创作灵感。所以我的观点就是不做任何参与,给孩子一个完全自我的空间。
其实不仅是画画,幼儿阶段的任何早教都过于机械化,模式化,形式化,效果化。和儿子同龄孩子很多都报了各种早教班,平时大家在一起交流的时候我听到了各种声音:
有人说,我孙子自从上早教以后,变得比以前有规矩多了,听话多了,老师让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做的还挺像样,老师还经常表扬他学得快呢。
有人说,最近我女儿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好像总跟老师对着干,老师让这样,她偏那样,老师多说几次,她还闹脾气,老师找我谈过好几次了,说我女儿一开始很听话的,最近特别不配合老师。
有人说,我们上的是纯英语的早教班,全程英语教学,没有一句汉语,有的单词连我都听不懂,老师说要适应语言环境,培养语感和兴趣。
有人说,上早教的效果真的很明显,我家宝贝上了两个月早教,能说3首古诗,唱2个儿歌,还学会了跳舞。
有人说,大家都上早教,我也就给孩子报了班,要不别的孩子都学了那么多东西,以后想追赶都追不上了,以后学习跟不上了怎么办?大家都上就跟着上吧。
有人说,我带着儿子去试听了一节课,老师给孩子准备了几块类似积木样的东西,教儿子拼出一个正方形的图案,儿子却偏偏横着码放成了一个长条形的图案,说是大火车,然后老师就跟儿子说:“这样不对,来老师再教你一遍......”。后来,老师教儿子把一个圆圈涂成红色,并且说这是太阳。可是,儿子却拿着画笔在圆圈里点了很多乱七八糟的小点点,说是妈妈炒得小豆豆!老师再次强调着说不对,然后一边说着一边手把手地教儿子完成了一幅“太阳”!
......
不知道看到这里的你,在想什么,想说些什么,我想说的是:
“上了早教就变得规矩了,老师教什么就跟着做什么”,看似让人高兴地事情,却渗透出孩子自由发挥的余地越来越少;
“女儿一开始特别听话,后来总是跟老师对着干”,孩子都有叛逆心理这很正常,但是问题的关键应该不仅仅在于孩子吧,因为叛逆心理也是要有一定的心理刺激才能显现出来;
“全程英语教学,没有一句汉语”,一周岁左右的孩子开始上纯英语教学的课程,我并不觉得是多么高大上的事情。如果孩子本来就生活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这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一定会成就孩子一口流利的英语;如果没有自然的语言环境,那就创设语言环境,比如孩子上了双语幼儿园,每天在幼儿园里老师会给孩子创设一个英语环境,回到家以后,家人也需要有良好的英语素养,能够和幼儿园的英语环境接轨,这样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可是如果不具备上述两种环境条件,仅仅靠一周一次,一次两个小时的早教课程来创设外语环境,培养语感和兴趣,我觉得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最关键的是当孩子太小,语言发育尚不成熟,连母语的语言意思都不能完全明白,甚至还不能清晰地说出一句汉语词句时就上全英语早教课程,只会扰乱孩子的语言系统,造成孩子混淆语言概念,导致语言发育迟缓。
“上了早教,学会了多少诗歌,字词、数字等量化的概念评价”,我觉得就更没有什么价值了,首先,这些东西在平时与孩子的玩耍娱乐当中,做家长的一样可以教给孩子,寓教于乐,促进亲子交流,为什么要把这么宝贵的亲子机会留给外人呢?!其次,很多早教机构为了向家长展示他们的教育成果,会采取一些灌输性的,硬性的教育手段,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学到他们要求的东西,以期获得家长对他们教育机制的赞同,但是这样的教育成果,对孩子来讲是一种学习绑架,让孩子处在一种被动的,机械重复性的,灌输性的知识传输过程当中,而没有考虑到孩子内心的认知、学习、发展的自然规律。
“大家都报班上课,自己不上课就会落后”的说法我也是不认同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打破了,就会适得其反,拔苗助长类型的教育模式更是百害而无一利。
“上面那节试听课里的老师,一味地要求孩子完成自己预设的情景,如果完不成,或者孩子的行为超出了老师的预设,就直接批评孩子“不对”,然后重新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预设目标”,我认为,孩子的玩,在没有危险的前提下,是没有严格的“对”和“错”的!当把玩具或者教具呈现给孩子时,孩子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都是孩子内心深处的直接表达,或者说是一种浅意识里的创造,做家长或者做老师的应该因势利导,更大程度上的去适应孩子的想法,去延伸和拓展孩子的想法,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对孩子的创造和灵感进行打击。
我并不是反对早教的理念,相反,我是一个很重视早教的人,严格说来,早教不是从孩子出生后开始,而是涵盖了妊娠期的胎教。早教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接触、了解、学习、掌握更多的生活方面、语言方面、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的综合技能,鼓励孩子勇于尝试,在收获快乐和智慧的同时,对孩子进行积极地心理暗示。而实现这个目标,并非只有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才能完成,家庭才是最好的早教中心,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早教老师。当国内追求高品质的父母们把几个月大的孩子完全托付给各种品牌的早教机构时,美国教育部正在推广培训“父母辅导者”、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母教育计划——HIPPY计划等,让早教回归家庭,回归原生态。
说到底,早教就是让孩子学习如何独立的生活,如何开心的玩耍,如何获得自我人格的塑造,如何让各种情感自然的表达,其实,生活当中的每一个细微镜头都是早教,早教更应该以生活为课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