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单位是省级多文本阅读示范校,学校计划在下周搞一次多文本阅读专题公开课,受爱人“诚挚邀请”,我成为了她的课件制作顾问。
爱人选择要讲的篇目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人间处处有真情》,该节课主要选择了《刻骨铭心的一课》、《聆听》和《无声的尊重》三篇文章。要把课件做好,必须对课文有深入的了解,于是我开始对三篇文章进行阅读。
《刻骨铭心的一课》讲的是一个16岁的青年贾森和他的父亲之间发生的事情,父亲叫贾森去修车,然后在4点时去一个村子里接他,由于贾森在等待修车的时候去看了电影,所以当他到达父亲身边的时候已经是6点了,贾森怕父亲生气,于是他对父亲撒了一个谎,没想到当场就被父亲揭穿了,面对撒谎的儿子,父亲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开始自我批评和反思。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他竟然让自己的儿子觉得撒谎比说实话更重要。
这篇文章我反复读了三遍,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读第一遍时,我读懂了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撒谎骗人;读第二遍时,我读懂了家长要给孩子做好表率,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读第三遍时,我想到了教育,家人父亲的做法应该成为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典范。
古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本来是说人人都可能犯错,只要认识和改正错误,就能从中受益。但是在现实身活中,尤其是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这句话却成为了家长为学生求情的法宝。
是的谁都可能会犯错,更何况是青春年少的学生,不过,犯了错之后,该如何面对错误和改正错误,一直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产生分歧的地方。
从事教育事业近二十年,遇见过各种犯错误的学生,打架斗殴者有之,谈情说爱者亦有之;考试作弊者有之,抄袭所有者亦有之;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者有之,侮辱老师无视师长者亦有之。不同的错误处理的方式也不同,有的批评批评即可,有的需要写出书面说明,也有的需要请家长到校共同教育。而在请家长到校共同教育的事情上,我发现了问题。
记得有一次几个学生因琐事在校发生了矛盾,鉴于这几个学生之前在学校的表现,班主任决定邀请家长到校共同教育,有几个还需要家长带回家进行反省。
接到班主任电话,家长也是着急忙慌的往学校赶来,等赶到学校,有的家长手里面已经有了处置学生的“武器”,想着到校后先把学生打一顿再说。其实家长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不过学校是个教育场所,即使家长也不允许在校暴打孩子。看到这种情况,班主任忙上前制止,并劝说家长要以攻心为上,毕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不通思想工作,单是简单的粗暴处理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除了简单粗暴,有些家长就是为孩子求情,不过孩子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家长首先想到的不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是想着让孩子对他犯的错误承担责任,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不能让孩子回家接受教育,得让孩子继续在校上学,有的还因此与班主任发生矛盾。
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请不要简单的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老师们不都是教育家),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尤其是家庭教育,这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也是最能给学生带来触动的教育方式。家长不希望孩子回家接受教育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给学生为自己所犯错误承担责任的机会不可取。试问一下,家长能为孩子承担所有的责任吗?再说,孩子不学会承担责任,那他就不会成长,不成长,就不用说将来成为祖国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了。
再回过头来看《刻骨铭心的一课》中的父亲,瞬间被他的睿智所折服。孩子犯了错,父亲不是一味的指责批评,不是一味的寻找借口,反而说是自己没有尽到教育责任,用惩罚自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做一个诚信之人,这种方式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家长都采取惩罚自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而是提醒家长教育孩子要讲求方式方法,该让孩子承担的一定要让他去承担,而不要让孩子感觉到不管他犯了什么错,家长都能替他摆平。
高尔基说:“爱孩子,那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而真正教育他们则是一件大事。”是的,哪位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如何合理地爱、科学的爱,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能做到。我想,这也是国家之所以重视家庭教育,颁布《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