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要到了,很想为母亲写点什么,千言万语如鲠在喉!在我记忆里,很少为母亲写过文章,因为害怕触碰那些辛酸苦涩的往事。母亲不是浪漫之人,在我印象中几乎没有拥抱过她,更不要说‘我爱你’这样的话!就连女儿也说过,‘我想抱抱姥姥,可是不敢……‘’
‘我就是那荒原上的一棵小草,任凭风吹霜打,暴雨冲刷,仍那么硬实!’这是母亲对她自己的评价!母亲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小县城,她的祖父是胡子出身,虽然当过抗联,但因为娶了地主家的女儿也就是母亲的奶奶,买了几亩地。土改后顺理成章的全家被化为富农。这就是悲剧的开始,前世的注定吧!母亲两岁就没了妈,姥爷带着她跟着叔叔婶子一起过。没娘的孩子,冬天空身穿着棉袄棉裤走十多里路去上学。文革后日复一日地帮姥爷写检查,抄大字报,承受着地主崽子的谩骂声……
她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走进林区,认识了大舅的学生,一个人们眼中聪明绝顶英俊潇洒的‘贫农’子弟。于是,悲剧便以另一种形式接着上演!母亲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而我就是那产物的毒瘤!
母亲是坚韧的,她这一生全交给了三个孩子,为了他们的吃穿,学费,前途殚精竭虑,真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啊!为了多卖几斤水果,中午决不回家;冰天雪地的冬天,她四五点钟就起床去市里上货,为了她的孩子们,她像一台开足马力的收割机,精神抖擞,干劲冲天!可叹我大专毕业后的半年里,每天能帮妈妈一些,却吵着要出走,寻找自己的远方……
母亲是乐观的,在父亲突然去世的那个腊月,她没有告诉我和大弟,带着小弟处理完了所有事情,连带承受着比冰雪还寒心的冷眼!之后从未干过医疗的她在大舅妈的协助下接管了父亲的诊所,用她的聪明勤劳和爽朗的笑声,打针卖药,直到小弟考上大学,才离开了故乡。
母亲是慈悲的,她常常说自己心软,不愿欠别人的人情。人敬我一尺,我先敬人一丈,这是她的名言。在海南的那个春节,她打了多少个电话,联系老家的同事,找到了父亲生前的同学,朋友,给他们寄去海南的土特产。母亲说,都二十多年了,不能让别人在背后说闲话!去年回老家时,有人还无不感慨地说母亲,“小刘真讲究……”
母亲是聪慧的,在我们的学生时代,一有空母亲就和我们讨论学习,晚年以后母亲有机会就跟我们谈论历史人物,谈起司马迁苏东坡袁崇焕,谈论毛泽东彭德怀朱镕基,在她的骨子里,确实有女汉子的精神,更有一种‘悲悯济苍生’的情怀!
写到这里不能不说1997丁丑年,那一年对我们母女三代都是刻骨铭心的吧!97年,母亲腰椎管狭窄大手术,求爷爷告奶奶也没借到一分钱,那时大弟在单位刚升职,好不容易凑到三万元钱,才做完手术,避免了瘫痪。所以后来母亲常说大弟是她命中的贤子!
在我眼里,母亲的缺点就是胆小和犹疑吧!母亲曾说她就像个老母鸡,总想把她的儿孙们护卫在羽翼底下!这也许是所有母亲的通病吧!母亲的情绪化有点重,一在电视上、网上看到什么憋屈事就念念不忘念叨个不停,替别人可惜可叹!我们都说母亲带入感太强了!从深层次来看,还是她的博爱心太重啊!
母亲啊!这辈子都是你在为我操心,从今后,就让我做你的解语花,让我做你的阳光和雨伞!来世,你作女儿,我作你的母亲,将你轻揽入怀,补偿你缺失的母爱,可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