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儿子要喝奶,鉴于以前的情况:没有节制,一瓶接着一瓶,不吃饭只喝奶,喝不完倒掉玩,不懂得来之不易。于是我和他约定:每天只能喝两瓶,且由我分发。为了喝到奶,他连连点头答应。
骑车带着他去买奶,任由他在“奶海”中徜徉,给他选择的权利。他摸摸这个,看看那个,终于决定买草莓味的酸奶。回家的路上非要抱着,由此可见喜欢程度。
回到家迫不及待打开,三个孩子每人发了一瓶,快乐的喝着,各自去玩。晚饭后又一起来找我:妈妈,你不是说每天只能喝两瓶,我们只喝了一瓶。想想也是,果断的又给她们每人发一瓶。
昨天早上我在外面锻炼身体,回到家发现每个人都喝了一瓶奶,结果吃早饭时,一个孩子不好好吃饭。我之前考虑半晌才发奶,显然孩子们没有遵守约定。于是我宣布:不好好吃饭的侄女和没有遵守约定的儿子,今天取消喝奶资格。
晚上女儿来找我:妈妈,不能惩罚我,因为我有好好吃饭。我考虑了一下,的确是这样,要公平公正,否则孩子以后不会遵守约定。于是告诉她:最后还剩两瓶奶,可以补偿给她,但今天不行。她表示理解。
不一会儿儿子跑过来,我明确的告诉他,他已经取消喝奶资格,并告知他原因。他问什么时候才能喝奶,我回答明天。
今早上由于下雨,我在屋里看书,儿子醒来第一句话:妈妈,过到明天了么。我回答是的。“那我可以喝奶了么”我说不可以,要等吃过早饭。“那好吧”我夸他很乖,能够遵守约定。
我觉得约定就是制度,无论对孩子或者对学生,都要有制度的约束,另外还要坚持下去。
之前有段时间,天天(化名)处于极度叛逆期,虽然聪明可死活不学习,用尽各种方法,却没有丝毫改变。我和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最后我们决定用物质奖励的方法,因为妈妈告诉我,天天说老师发的小零食特别好吃,很香。我和妈妈商量,如果他能考到一等奖,奖励50元,50元可以随意支配。还有小福利,就是周末写完作业可以玩一个半小时游戏。
妈妈说以前也曾这样许诺过,但由于和孩子爸爸教育观念不同的原因,没有执行下去,孩子不信任她了。所以她担心没有效果。想到这里,我决定当一个见证人。
我把孩子从教室叫到办公室,鼓励一番,又说出了关于家长的奖励。孩子表示同意,但我觉得他还是半信半疑,于是告诉他,如果妈妈没有按照约定执行,你可以随时过来找我,我给你解决。当然如果周末表现不好,妈妈是可以调整玩游戏时间的。
他也表示理解,之后的一次月考,他果然又考到一等奖,家长如约发50块钱给他。他开心的跑到街上买零食吃,其实平时家长也会给孩子买零食,我们只不过换了一个方式,让他明白自己劳动所得,这样孩子更有成就感。
之后他基本稳定在一等奖,每次考试过后,他回家告诉妈妈:这次是一等奖。意思很明显:该发奖励了。
当然他还有犯错的时候,但八年级了不能总是批评,应该鼓励。那次他犯错后,我和妈妈商量,一等奖的奖励发放的时候,趁机再表扬教育,孩子都喜欢听好听的话,都希望得到表扬,这就是一个教育契机。
我们总是给孩子很多爱,让孩子生活在爱的包围中,但教育除了爱之外,还得有公正、公平且严格的规章制度。制度竟然是冰冷的,但如果教师能够将爱心如春风化雨般的融合在冰冷的制度中,我想学生是乐意接受的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