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两个好朋友佳佳和小飞闹了很大的别扭,已经许久不跟对方说话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并不感到惊讶,我想这应该是性子刚烈的佳佳的一惯性做法吧。佳佳曾经跟我说过:女人之间的友情是很脆弱的,可能一句话说错了这辈子就绝交了。起初我并不理解,也跟她辩论过。真正的朋友之间,信任必须是第一位的:我们相信对方的为人,笃定对方的人品,感情才会持续,即使出现流言蜚语或者一时言行偏差,出于珍惜,我们也会去沟通,不会沉默的直接采取拉黑、绝交这种极端的做法。友情如此,经营爱情和婚姻都是一样的道理。可是,佳佳心存执念,除非有一天她真的不在乎这件事情的是非对错了,只要她认为是错的,那就一直不会有任何挽救的余地。
心理学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叫情绪ABC理论,它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会引起情绪障碍。所谓不合理的信念,指的是我们的一些绝对化的要求或者过分概括的评价,比如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事情必须按照自己的期望来发展,一旦出岔子,就会焦虑、抑郁乃至情绪崩溃,产生自卑自弃、自罪自责等不良情绪。所以,引起我们情绪变化的真的不是某件事或某个人本身,而是我们对那些事那些人主观上施加的判断、看法和评价,然而每个人的主观意识存在差异,所以事后的行为做法就是不一样的。就好像一段友情或者爱情因为沟通不畅或者误会面临破裂的时候,心存执念的一方会一直不断地怒吼对方: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为什么?其实,对方真的想解释,但是执念方完全不给机会,因为他或她已经根据自己的信念下了最终结论了:你就是混蛋,你就是错的,我就是要跟你老死不相往来!于是,友谊的小船彻底的倾覆了,恋人也分手了。但,事实哪有他们想象中的那般不堪。佳佳就是这样的人,她极其有自己的原则,对别人的要求极高,一旦对方存在她认为的不妥言行,此人就被判了死刑。
面对感情,我们,尤其是女孩子,也会时不时的产生各种执念,这种执念有时候会被男生理解为“作”。曾经看过一个35岁的未婚女青年上相亲节目,信誓旦旦的说希望对方有经济基础、阳光、帅气、最好长得像吴彦祖,记者带她去相亲大会,她却心不在焉毫无存在感,问其原因,她说对这些男人都没有兴趣。反而观其之,她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相貌平平,不是美女,也谈不上丑,当然我们不能轻视每个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是这种择偶信念合理吗?“吴彦祖”为什么要选你当老婆呢?当然,当今浮躁的相亲圈里,无论男女,持有这种看起来不合理的择偶信念的人并不少,或许有时候大龄男女青年们对“不将就”这个词汇有点误解,也许,当七大姑八大姨喋喋不休催婚的时候,不将就的执念会让内心产生了些许清高的安慰,但是,万一过犹不及,又何尝不是“活该你单身”呢?
当未婚的男男女女们依然对爱情充满期许和憧憬的同时,万千已婚男女们正在陷入“想离婚”旋涡,各种网文评论里不乏“别人家的老婆”“好老公都是别人家的”类似的言论。排除掉那些的确实质性不幸的婚姻,在婚姻里挣扎抱怨的姑娘们或许可以尝试着反省一下自己是否的确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执念?有个朋友A一直抱怨自己嫁错了人,说还是要找个有权有势的,自己少操心。于是,我给她讲了我另一个朋友B的故事。三年前,B结婚的时候,作为朋友的我们真心羡慕,他们就是我认为的那种“门当户对,势均力敌”的结合,婚后俩人在京城共同买了房,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就在前不久的一天,半夜1点多我收到了B发的微信:“如果有一天我离婚了,你千万不要惊讶,我实在受够了。”我的惊讶岂止一点点。B向我哭诉了她的强势婆婆、在中间无动于衷的老公,还有她的绝望。B算是个冷静的人,半夜这般哭诉真的隐忍已久,她说:“自己多忍忍,日子还能过,但是没人理解,什么时候算是个头”。我想天亮之后,日子照旧,B不会离婚。我想告诉A,有权有势并不是婚姻不幸的原因,只能说各有各的不幸,我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期待,但是我们关注的对方真的不会完全按照我们的意志行事,都是独立的个体,只能求同存异。兴许我们放下执念,多关注别人的优点,不要揪着那些已经成为“执念”的缺点不放,多关注自己,多提升自己,增加自己的成就感和价值获得感,生活会更轻松、更知足、更快乐。
图片来自大侠女仙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