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海拾贝一代大作家一诗一界·浮尘赏
唐诗往事01——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唐诗往事01——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作者: 冬麦的园地 | 来源:发表于2018-05-16 14:14 被阅读1323次

文 / 冬麦

 1

虞世南是唐太宗时代著名的宫廷诗人。

某一天,太宗写了诗一首宫体诗,交给虞世南,命众臣一起唱和。

耿直如虞世南却说:圣上的这首诗固然是工整,但体非雅正,我担心此诗一传、天下风靡,恕臣下不能奉命。

估计李世民的内心是崩溃的,好不容易给自己找到了个台阶下,他说:我只是试试你而已!

末了还不忘赐给虞世南五十匹帛。

2

当年的太宗可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在他还是秦王时,就在自己的秦王府里设立文学馆,网络十八学士,虞世南就是十八学士之一。

即位后,又在殿左设置弘文馆,招揽四方学士,每天和学士们讨论经义、吟诗作赋。

虽然太宗对文艺的倡导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目的,但上有所好,下必趋焉,当时的宫廷里弥漫着诗赋的风气。

每当机务之隙、宫廷游宴,君臣之间吟诗作赋、酬唱庚和,好不繁荣兴盛。

后宫里的嫔妃、公主,也争相吟咏,李世民的妃子徐惠,聪敏过人,八岁即能赋诗,太宗听闻后,把她召入宫中,封为才人。

朝廷里的元老重臣,诸如虞世南、杨师道、李百药、魏征等,是这个时期主要的宫廷诗人。

太宗和这些宫廷文人,是这一时期的文学中心,引领着当时诗歌的潮流。

但是他们的诗依然没有摆脱齐梁余风的影响,被后世称为“宫体诗”。

所谓“齐梁余风”,是指南朝延续下来的一种文风,一方面是内容狭窄,大多是应制奉答,宴会赋咏,缺乏真情实感,情思萎靡;再就是过于注重形式上的声律对偶,词藻雕琢,好用典故、呆滞堆砌,浮艳绮丽。

虽然贞观宫廷诗人们也努力变革,但诗风的演变远非一朝一夕之功,即使是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李世民,也力所不逮。

所以就出现了文章刚刚开始那一幕,虞世南傲骄地拒绝庚和太宗的诗,让太宗下不了台。

这就是虞世南,性格忠直,敢于犯颜直谏,又学富五车、诗文兼擅、写得一手好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被太宗誉为五绝之臣: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辞,五曰书翰。

3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他生长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经历南陈、隋、唐三朝,入唐时已是花甲之年。

余姚虞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他的祖父虞俭、父亲虞荔、叔父虞寄,在当时都有很高的声誉。因为叔父没有子嗣,过继虞世南给他,所以虞世南字伯施。

虞世南性格沉静寡欲,笃志勤学,学习非常刻苦,跟随顾野王学习时,曾因刻苦钻研而几十天不梳洗。

顾野王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博通经史,擅丹青,尤其是训诂学,著有《玉篇》,《玉篇》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分门别类的汉字字典。

虞世南的另一位老师是智永禅师,智永禅师是书圣王羲之的七世孙,深得二王书法真传,虞世南刻苦用功,又跟随名师,自然学业精进。

虞世南还有一个兄长,名叫虞世基,兄弟两从小一起拜师求学,都以博学多才名重于时。

那时候兵荒马乱,南陈灭亡后,兄弟两一起来到隋朝京都长安,时人把他俩比作东吴灭亡后,由南入晋都洛阳的陆机、陆云两兄弟。

在隋朝,因为虞世南性格刚直,很不讨隋炀帝喜欢,十年间一直做一个七品小官。

他的兄长虞世基却不一样,趋炎附势曲意奉迎,深得隋炀帝心意,显贵一时。

虞世基很骄纵自己的妻妾,穿着打扮一律效仿宫廷嫔妃,虞世南虽同为兄弟,却不为所动,依然不改简朴本色。

隋末大乱,隋将司马德戡(kān)和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勒死隋炀帝,估计平时就看不惯虞世基这个奷臣,要把他一起杀死,虞世南大哭,请求代兄长死,宇文化及不同意,杀了虞世基。

辗转来到唐朝,这时虞世南已经60岁。

唐太宗很赏识虞世南,曾官至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时称“虞永兴”。

虞世南看上去弱不禁风,但性格刚烈,常对太宗犯颜直谏,太宗曾说:“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

4

尽管虞世南曾经因为宫体诗的事狠狠地怼过太宗,但在绮艳诗风行的年代,作为宫廷诗人的虞世南,也没少写宫体诗。

他的咏物诗《蝉》,是其代表作,是他少有的洗脱了宫廷脂粉气的作品: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与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有些相似,故以之代指蝉。

古人认为,蝉栖息在树枝高处,餐风饮露、异乎俗流,被视为高洁不俗的象征,常用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因为它身居高处,所以声音远扬,不用凭借秋风的推送。

这首诗以蝉作比喻,托物言志,想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凭借外力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这首诗与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被称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虞世南81岁时寿终正寝,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5

这就是唐初前30年的诗坛。

从唐高祖到玄宗开元时期,初唐到盛唐的过渡,有将近100年的时间,把这100年分为3个阶段,初唐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第一个30年,就在唐高祖和唐太宗时期。

这个时期宫廷诗风靡天下,虞世南便是宫廷诗人里的杰出代表。

相关文章

  • 唐诗往事01——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文 / 冬麦 1 虞世南是唐太宗时代著名的宫廷诗人。 某一天,太宗写了诗一首宫体诗,交给虞世南,命众臣一起唱和。 ...

  • 学古诗丨最早的咏蝉诗

    夏季,蝉鸣伊始,学一首关于蝉的唐诗。 《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唐)虞世南 这是首...

  • 唐诗英译1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Hanging tentacles,it is d...

  • 闲读《唐诗》(1)

    《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闲暇无事,翻阅《唐诗》,虽页码厚达近2000页...

  • 齐儿金句1

    傍晚,妈妈教齐儿读唐诗,打开书册是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妈...

  •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 2020-07-12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虞世南

  • 习字(9)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网友评论

  • 2589b0ed1e6a:怎样写一篇好的文章

    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首先是写小说, 如果你不是名家, 那么你写的小说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开头。 好的开始是 成功的一半, 很多人看到前面几百字觉得不好看就不会有心情继续看下去了。 因为看小说本 来就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别人不是做研究,一个繁琐枯燥的开头是不可取的。

    很多刚刚写作的人总是会想在小说的开头就交代清楚一些事情, 剧情的需要?其实这是不必 要的,一开始就要引人入胜,交代的事情可以慢慢穿插在小说正文的里面。

    2、人称与性格

    一半新手都喜欢写第一人称, 其实这是不对的, 第一人称的确开头很简单, 但是写到后 来就会越来越难写, 因为在一部长点的小说, 第一人称是有很多局限性的, 比如要交代文中 的我没有看到的事情, 我不知道的内幕等等, 这需要一定的技巧把握, 第一人称小说最忌讳 的是一下子我啊我啊,一下子又来一段事外人的口气介绍一些。这是不可取的。

    性格方便要塑造好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 很多人喜欢把主角当作完美的人, 这也好, 那 也不错, 这样做的特点就是主角回变得没有特点。 应该抓住主角一个特点而着重描写, 这个 道理和业精于专是一样的。想要什么都抓住反而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3、伏笔

    想要小说精彩还是要靠剧情,剧情的精彩就要靠伏笔了,但是伏笔一定要安排的巧妙, 明伏和暗伏我就不多说了。 很多人写作都是写着写着就来了一个突变, 这样是不对的, 读者 会极其反感这样的情况出现。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牵强的伏笔, 这也可以说是找伏笔, 比如你 现在写到后来觉得不怎么精彩了, 想要加料。 就看自己前面的章节, 觉得有些地方可以当作 伏笔, 然后就在后面加情节。 这样找出来的伏笔根本不能算是暗伏, 太牵强的感觉会让读者 觉得你穹庐技穷。

    挖伏笔要从文章一开始就挖,如果是长篇的话解开第一个伏笔的时候就要挖好第二个, 解开第二个就要挖好第三个以此类推。这样情节才精彩,读者才会喜欢。

    4、内容和大纲很重要

    正式的作品一定要给自己做一个大纲出来, 根骨好了作品自然好看, 很多新手没有大纲 的习惯,都是一边写一边想,这样往往到后来都不知道该怎么发展了。 除非你是高手, 要么 要是列一个大纲吧。

    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以写的时候只能说作者没有观察生活, 其实很多有趣的事情是可以 写进小说里面的,现实加上适当的文笔润色就是绝妙的内容了。

    不管有没有大纲的情况下,只要是发表了的作品千万不要弃坑,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以上说的小说写作都是正剧的, 其他的可以借鉴亦可相通但是其他还有其他的各种特性。
  • 二二六:以前只知道虞世南的书法,这样的文字挺受用👍
    冬麦的园地:@二二六 谢谢
  • 碧叶清荷:我也是唐诗爱好者,买了唐诗鉴赏辞典每天翻一点点,也在看慕课上看 国家精品课 浙江大学老师讲的唐诗经典。准备积累一段时间后也开始写些诗词类文章:blush:虞世南的这篇蝉是大辞典的开篇第一首,高中读到时就喜欢得不得了,想象能写出这样格调高远的诗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却一直没有主动了解过,今天却是知道得更多了。
    冬麦的园地:@碧叶清荷 是的,了解诗人经历,和他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助于理解他的诗。
  • 江五圆:请问你是老师吗?跟老师一样讲的很细呢。
    冬麦的园地:@修十二 哦,那就好,我担心我写得太乏味了
    江五圆:@冬麦的园地 我是抱着求知心看的,觉得很受用,也不会觉得枯燥。
    冬麦的园地:@修十二 我不是老师,谢谢关注,你觉得我讲得枯燥吗?
  • 陌影冰曦:拜读,好文采
    冬麦的园地:@陌影冰曦 谢谢厚爱😊
  • 妖怪来也:哦,你也喜欢历史,且有雅趣,看了不少书👍
    冬麦的园地:@妖怪来也 谢谢厚爱
  • 端木易华:这个系列好,追ing
    端木易华:@冬麦的园地 :heartbeat::heartbeat::apple::apple:
    冬麦的园地:@端木易华 谢谢厚爱!:sparkling_heart: :sparkling_heart:
  • 20339e047695:于郴州拜读( •̥́ ˍ •̀ू ),问好友友,祝文思泉涌!
    冬麦的园地:@银狐帝国 谢谢
  • 烟霞浪子:👍👍👍
    冬麦的园地:@烟霞浪子 谢谢
  • 梨De:想起此前看过的书《既见君子》,很不错,推荐给友人😁😁
    冬麦的园地:@梨De 好的,谢谢😊
  • 潇湘笔:作者博学多才啊,很少看到这样的文章
    冬麦的园地:@潇湘笔 谢谢😊
  • 让昨天归零:学习。
    冬麦的园地:@明媚的欢颜 谢谢😊
  • 与你一路同行:涨知识了,从头来看🌹🌹🌹
    冬麦的园地:@与你一路同行 谢谢😊
  • 风行者_LV小空:诗词、历史题材,太棒了,厉害!:+1:
    冬麦的园地:@风行者_LV小空 谢谢
  • 不惑而歌:涨姿势!🌺🌺🌺🌺🌺
    冬麦的园地:@不惑而歌 谢谢
  • 文史迷猴神通:是中文系系友吗😊?
    冬麦的园地:@历史迷猴神通 不是,向中文系朋友致敬!
  • 你的泽佑:盛唐从太宗开创,用唐太宗相关文艺典故开篇是很引人入胜的,这个我是真赞。
    你的泽佑:@冬麦的园地 六月桂圆: @六月桂圆 嗯,还有除了你说明的这几种 原因外,给读者感觉也多了一种皇帝与臣子互动文艺的趣味,就会显得这一章丰满许多。
    冬麦的园地:之所以用这个故事开头,是因为这个故事可以说明以下几个问题:1、太宗很爱写诗,下行下效,所以这个时候宫廷里诗赋的风气很兴盛,甚至也是整个唐朝诗赋兴盛的原因之一, 2、这一时期的诗歌有一个毛病,就是“齐梁余风” ,要到100年后,盛唐的到来,才迎来唐诗的全盛朝代,诗歌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3、说明虞世南的一个性格:很忠直,直言敢谏,所以不愧为“五绝之臣”
  • 你的泽佑:我得重从头认真拜读,我也很喜欢唐朝史诗,这些历史和名诗名人,我都应该向你的丰富知识学习。
    冬麦的园地:@六月桂圆 多谢
  • bj2046:期待下次的书法家虞世南。😆😆
  • 鱼1967:好文章
    冬麦的园地:@鱼1967 谢谢!

本文标题:唐诗往事01——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up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