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亲戚,年轻时跟另一半不知是因为发生了小矛盾还是两人共同的决定,就是第一次孕育到生命时,选择了扼杀在摇篮里。
就因为这个选择,导致再也无法顺利的孕育生命,不是自动流产就是中间因啥问题导致流产,最后再尝试多次后又怀孕,并极力保胎的情况下到了八个多月,出现了缺氧的情况。
而夫妻俩还是选择了保胎,以至于胎儿缺氧严重,不得已剖腹产,因此也导致了胎儿脑瘫。至今十几岁无法自己行走,视力也不好。
这位亲戚习上了酗酒,跟别人诉苦,家里三天两头的不消停。
现实确实令人同情怜悯,一辈子面对一个残疾孩子,自责也好悔恨也罢,难熬也罢,或许会时常光顾。
可话又说回来,不管什么原因,现在已经是既定的事实,常年如一日的痛苦委屈自责又能有什么用呢?
除了把所有的日子都过成阴暗的,还能有其他用处吗?
就如李笑来老师在书中说的: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过去某一或某些时刻的结果,而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未来某一或某些时刻的原因。
现在的自己是过去的自己造就的,现在的结果,是过去选择的导致的。
此刻的现状无法摆脱,因为它是过去的结果。
要想让现状改变,唯一的办法是接纳现状,并好好运用现状,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
以前的错误已经犯下了,比悔恨自责委屈更重要的是,过好每个当下,别再做出错误的选择,而如果一直在悔恨自责里,不还是在继续犯错嘛。
当然作为旁观者可能更清醒些,当事人可能很难从那个情境中跳出来。
但这却是必须要看清楚的,我们搭上自己和孩子的昨天,还要连今天和明天也搭上吗?
这是比较明显的例子,反过来再看我们自己,虽然没有这么明显,但有时候也是一样的,对现状不满就不停的抱怨,焦虑,想摆脱现状。
却忽视了此刻的现状是无法摆脱的,因为它来自之前的选择,而同样如果我们想让现状不在下一刻继续延续,就必须从此刻起,改变对待现状的方式,变抱怨为承担,改变一贯的思考方式、做事方法,才能改变一贯的结果。
同样的行为,不要期待得出不同的结果。要想果实不同,要从改变树根开始,而不是在果实上使劲。
与其把精力耗费在不满、踌躇和怀疑上,不如定下心来好好运用起现状能运用的,把握住现在能把握的。
根健壮了,还怕结不出好果实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