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成为诗歌中的菊花,是由陶渊明奠基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梅花成为诗歌中的梅花,是有许多诗人共同决定的,但如果一定要选出一个作为爱梅的代表,历史上早在北宋就写下了答案:林逋。
疏影横斜水清浅,本来总是和雪结合在一起,向着世界呈现的梅花,现在解放了自己,不再依赖于雪,不再依赖于自己灵魂独放的个性,现在只要一弯清水,哪怕没有花,梅依然是孤独和骄傲的梅,是清瘦和美丽的梅。
暗香浮动月黄昏。梅香气并不浓烈,也无须浓烈,仿佛只为孤芳自赏,而除了每天守候着的爱梅者,那些匆匆忙忙的游客是无缘领会这一缕浮动的清香。尤其在月光之下,在昏黄之中,梅花的艳丽此时消失了,只有想象的美,只有想象的芬芳,只有隐隐约约的倩影,才共同构成了林逋诗句中梅花的形象。
这就是古代中国文人心目中的自画像,只是陶渊明用菊花画出之后,林逋再一次用梅花画成。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众芳是谁?此刻是何模样?看着周围凋零的万物,沉睡中的桃李,再看看这一棵红株满树,数朵并放的梅,就知道什么是独暄妍,什么叫占尽风情。
疏影横斜,原来这一棵红梅汁解释得了众芳摇落独暄妍,却解释不了疏影横斜水清浅。但那边还有一颗白梅啊,弯曲的树干,稀疏的枝条,零星的梅花,正好解释了这一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