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鹅毛大雪’来形容这已经下了第五天的雪一点都不为过,还好每次降雪的持续时间不是很长,随着太阳的升起温度升高地面的雪也随之化去,这如果要是放在东北地区,这样的降雪量足以保存到明年开春儿了。又不禁让我想起这场大雪前这个城市有关降雪的的段子,在下雪的前两天,预报了降雪的概率,有拍段子的朋友在短视频里说‘如果能下雪,他把二环的雪给添 干’,幸亏降雪是在第三天开始的,也庆幸他第二没有再‘承诺’什么,侧面反映出雪对这座城市的光顾频率确实低了点。第二个段子是一个对赌,一个中你年男子对着镜头说‘如果明天下雪,我押一个月的工资,1W 有没有敢跟我赌的...’,他的话还没说完,媳妇上来一大嘴巴子,‘你TM你个月能挣1W么,拍视频就好好拍,怎么能骗人呢’!他能不能挣1W我不关心,这雪如果一直再这么下去,我一天1毛都挣不到!
跟昨天一样比以往至少提前了20分钟从家里出发送两只‘小熊’,车库里的滞留车辆明显增多,看来大家都选择了公车出行,地铁成了这个城市在恶劣天气最佳的出行工具,给上班一族带来了时间上的保障,虽说是拥挤了点,至少可以准时抵达。北方的地铁事故给这个下雪的日子增添了一份阴霾,谁也不想类似的事情发生,愿相关人员一切安好。
十四年前的这座城市是没有地铁的,那会正值‘三年大变样’时期,我也恰好赶在这个时间来到这座城市,臃肿的绿皮火车哐当的近20个小时把我从千里之外带到这里,睡眼惺忪的我望向车窗外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沿着路边的被架在距离地面2米左右的管道,外面还包裹着厚厚的保温材料,这样的管道从城市周边一直延伸到城市中心,这个管道也是城市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杂乱无章。现在偶尔在周边的区县或者工业园区还能看到这样的管道,市区是再难寻觅了。有一次去附近的工业园区接乘客提到了它,那个乘客很了解:“之所以裸露在室外有两点原因,其一是建设成本低,如果要是放在地下成本高是一方面,施工时间太长;其二就是方便维修,毕竟当时的材料和技术都不是很成熟。现在不一样了,随着时间、技术、效率、城市建设的要求,这些时代的产物已经很难再见到了,那些个管道也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发展进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