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
中庸·第三十章并译

中庸·第三十章并译

作者: 石宏博 | 来源:发表于2022-03-06 23:55 被阅读0次

中庸 · 第三十章

作者:周.子思                译析:石宏博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译:孔子继承传述尧舜的传统,以文王、武王为典范,上遵循天时,下符合水土。就像天地那样没有什么不承载,没有什么不覆盖。又好像四季的交错运行,日月的交替光明。万物一起生长而互不相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川流不息,大的德行像大地一样,敦厚纯朴、化育万物。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啊!

注:

子思:周,-483~-402,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当为八十二之误),而生卒年则不详。按子思之父孔鲤,死于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当跟孔子的年代相当。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受儒教祭祀。

析:

对人来说,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小的德行就像是川流一样,奔腾不息,活水不腐,大的德行就像大地一样敦厚,化生万物。

记得有一位先生曾经拿出过一首诗来做考题,说是有一首写瀑布的传统诗词,说瀑布啊,瀑布啊,你从山泉处出发的时候是如此清澈,但是经过了不同的旅途,当你入海的时候,你身上布满了泥沙,甚至是污秽,还能够继续保持清澈吗?

这道考题是考高等级公务员的,关于廉洁与腐败的问题。

中国的文化,有着它与生俱来的复杂性,伴随着中国复杂曲折的历史,这样的经史文化,就愈发让人感到难以弄懂。实际上,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廉洁的风气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这是有它的源头的。

话说回来,对人来说,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我们从一种视角来观察这种说法,就是污染与净化的视角。

川流和大地都有一定的净化功能,但是川流的净化功能是小于大地的净化功能的,像大地一样,能够包容自然界的阴浊,甚至是污秽,进一步还能够将其化生万物,化腐朽为神奇,这是多么伟大的德行啊!

回到我们说的考题,川流的自我净化能力固然是有其限制的,但是百川归渊,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还是能够恢复清正廉明的本色的。

说到这儿,我不得不为未来感到一丝丝担忧,人类的科技发展已经使得污染这一行为具备了很大的颠覆性,有很多种可能,这种污染是川流甚至是大地都无法化解的,不要等真到了那一天,厚德都载不了物了,那么真的就没有未来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第三十章并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jg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