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之所以成为美食,已经远远超出果腹充饥的功用,上升成为精神层面的享受和人类情感的载体。一种地域性的食物一旦得到多地域人们的普遍认同,也就成为人们的共同需求。这也就是某种食物之所以流行的密码,人类审美的文化趋同。我们的生活也就是在各地饮食的文化冲突、碰撞和认知趋同与交融中得以丰富的。我母亲过去是不吃海鲜的,现在特别喜爱这虾的红壳和贝膏的滑嫩。她不停地说,这个美,红色喜庆呀。今年的大年初一,陪母亲逛解放碑,去找她的记忆。时代变迁,建筑与街道更迭,找不到过去的痕迹,牵起的只是绵长的记忆。除了这,就是满街的人流,放着绚丽风景和广告的大幅3D屏,还有就是时代广场的这种“超级物种”吃食。在重庆这个嗜味之城,外域的食味能够驻足扎根甚至开始攻城掠地,只能说,文化是开放的,与其说是人们对食物接纳,倒不如说是对食味与形美的审美趋同,以及对流行与外域文化的容纳。连我母亲这样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还能保持对外来食物的兴趣,我不得不感叹,真是“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啊!美味和精细美形的食物不分地域、无论老幼,人人都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