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怎的,心情总是莫名的有些烦躁,呃……亦或是焦虑更为贴切吧!
焦虑——真的是最容易消耗一个人精力的因素!怎么回事儿呢?我今天得搞清楚了……
焦虑症在学术上的定义是:焦虑性神经症(简称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仔细揣摩,就不难理解了,姑得出结论:最近内心活动太频繁,想的太多了 !
原因有三:第一,近日一直在关注医疗行业政策等相关资讯,总体信号就是医疗行业改革和政策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加大,再一次赶上行业大变革大危机的时代;第二,基于先前的相关经历和处于医疗行业的现状中,作为行业新人,没有思路,摸不清方向并开始恐慌;第三,媳妇儿身怀六甲,身在异地无法关照,期待小家伙降生的同时又开始顾虑届时无法给他最好的生活;
记得大概是四年前自己曾经在微博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人生,总有那么一段时间,会有一种这样的认知,“知道的越多,就越会感到不安”;但是等越过这个阶段,你的认知就会改变,“经历的越多,就越会淡然应对”;
尽管四年前就明白这些,但还是抵挡不住现实岁月的冲击和消耗……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坏情绪呢?
此时不禁让我突然想到了马斯洛的“人类的五种基本需求”……
说说坏情绪之——焦虑1)生理需求,最基本的吃饱穿暖等。
2)安全需求,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
3)社交需求,人是群居动物,沟通也是一种本能。
4)尊重需求,自尊心、人格尊严。
5)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
需求层次论以金字塔形排列,从一到五依次是人类需求从基本到高级的顺序。
首先,现阶段大多数人最基本的吃穿住行等需求是没什么大问题的,所以,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那么,重点说说第二需求,即“人的安全需求”,它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因为情绪波动,闲来无事也免得自己再胡思乱想,于是我就做出了一个聪明的举动——到处找朋友聊天,打电话侃大山…几个小时聊下来,不难发现,大家好像几乎和我的状态神同步!
所以,我就在想,现在可能大多数同龄人或者年轻人的需求更多的应该都停留在安全需求这个层面上吧……
但现阶段好像更为矛盾的是,奋斗在一线的年轻人,不缺乏健康有效的社交能力,也有相对的人格尊严,更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但始终挣扎在吃喝拉撒这个客观存在的实现层面的框框里……
最起码我应该就属于现在这个境况!不然我何来的“焦虑”呢?
答案有了,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该怎么办呢?
第一,积极的进行自我情绪干预调节;第二,打开思路,纠正认知,无论何时,机遇和挑战并存;
最后,不再唱“高调”、喊“口号”了(捂脸捂脸),看会书睡觉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