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被打脸了,还是要冒死谈谈教育“减负”

被打脸了,还是要冒死谈谈教育“减负”

作者: 孙明展真理财 | 来源:发表于2018-03-19 12:22 被阅读0次

    最近刷屏的教育减负话题,我一直不太“敢”谈(偷笑)。

    因为我发现我被“打脸”了。

    1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坚决反对买学位房的。我认为好的私立教育资源,甚至课外让家长趋之若鹜的“某而思”、“某越”,都可以替代小学优质公立教育资源,没必要一定买学位房。

    我甚至举过一个亲戚孩子的“励志”例子,一直没有踩中时机买学位房,在普通小学读书,四五年级开始上某而思,结果顺利考上重点初中,省了几百万元的学位房钱。

    现在好了,政府工作报告谈“教育减负”,“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问题;而早在2月底,教育部就已经出台相关规定了,“某而思”等校外辅导机构纷纷叫停奥数班,多个培优课程都已经喊停;连办了32年的华罗庚数学金杯赛也躺枪了,要重新核准。

    竞争性的教育资源被喊停,曲线救国的路线又被堵死了,你看看,我这招也不好使了?

    2

    不知与减负有无直接关系,最近在广州还有一则刷屏的新闻:“华附复办初中”。华南师大附中是广州最好的中学,据说此次是华附与广州市的天河区政府合作,向天河区输送优质学位(天河区是广州的CBD所在地)。

    当天,一位同学在校友群里发愁,孩子快读一年级了,暂时买不起学位房,不知怎么办?同学们纷纷跳出来说,无论如何不能离开天河区,现在广州中学和华附初中都落户天河,而且还可以电脑派位。

    其他没有在天河落户的同学就羡慕得牙痒痒,捶胸顿足:为什么没去搞一套天河区的学位房呢?

    当天广州的很多本地新闻直指:天河区的房价应声而涨,并列出可能纳入华附电脑派位范围的三十多个小区的名称。广州的房价虽然远低于北上深,华附附近的二手房售价也是在每平方米5万左右了。

    某而思培优估计要被重创了,想得到优质初中资源,很多人还是要回到学位房的老路

    3

    朋友是广州某局的副局长,她的孩子刚刚经历过“小升初”的洗礼。她的感慨是:与医改一样,在不改变教育制度基本面的情况下,搞这搞那,都是折腾

    目前教育最为人诟病的是什么?教育评价体系不合理,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且不说乡村教育的问题,一二线城市与三四五线城市的差异,即使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的公立教育中,鄙视链也是无处不在。

    看看刚才“华附复办初中,房价水涨船高”的新闻,你国家一边说要减负,要禁止课外班;好了,那边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集中了。随便一套学位房都是几百万,请问能买得起CBD房子的人都是什么人?即使电脑派位,能有多少普通家庭能被惠及?

    我自己不买学位房,我也不赞成某而思的刷题方式,但是这种一刀切的所谓“减负”,几乎堵死了普通家庭的上升通道,实在是值得商榷,被骂也是活该。

    4

    “学生减负到底应该减什么?”

    家长不齿的是繁重的功课,刷题的方式,而不是减少学习时间,忽视对能力的培养。

    减负不是让你三点半就一定要放学,如果三点半后的时间,是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加大运动的比重,试问哪个家长不喜欢,哪个孩子不喜欢?何“负”之有?

    当然,教育部长也提到,现在已经有20多个省市的中小学开始尝试各种方式,解决“三点半”难题,这确实是一个好的趋势。但这个步子,能不能快一点?知错就马上改嘛。

    5

    谈教育减负是否可行,就得先搞清楚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环境。

    我们当下的社会大背景是:

    第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第二,社会价值观倡导——奋斗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

    从这两个背景生发出来人民对教育的需求,就是要让孩子在自己追求向上的人生,幸福指数不要向下滑落;同时,希望孩子在自我奋斗中感受到幸福。

    这些需求都是刚性的。

    其次,大家要有一个基本概念,即教育是一种资源,这样才能在经济学情境中阐释教育减负这个问题。

    教育减负的思路,套用“供给侧改革”理论的思路,实际上都是在限制供给总量,竞争性教育资源不允许增加供给。这样就造成现实割裂的最大矛盾:

    一边需求旺盛,一边限制供给,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造成有限的教育资源价格扭曲性上升

    这一代家长,他们真正焦虑的,不是孩子的负担重,而是孩子的未来,是在一个变化莫测的时代,如何争取到更好的教育资源,为孩子的未来铺一条相对平坦的路。这是他们的教育需求。

    因为校内教育资源(免费的/便宜的公共教育资源)被限制总量,但对教育的需求量没有减少,于是有条件的家长一定会在校外去想方设法寻找他们需要的优质教育资源,这样就会哄抬校外教育资源的价格。

    一位朋友,孩子去年经历了小升初后,一跃成为小升初专家。

    她给我算了一笔账——

    ——强烈呼吁不要再减负了,现在还可以报读大班,再减就逼着去组班,更费钱。

    ——啥是组班?

    ——家长自己组上班,一般一对四,请名师,更贵。同事的孩子现在上四科,一个月投入6000到8000,一年近10万。我们报某而思,每科每年大概1万元,四科也就4万左右,还是便宜很多的。

    另一方面,校内教育资源(免费的/便宜的公共教育资源)分布本身也不均衡,于是对这部分资源的争夺也势必更加如火如荼,名校效应会更加凸显,学区房的价格显然会被继续推涨。如同前面说的“华附效应”,相信其他城市也有。

    两方面因素相加,教育减负给家长造成的困扰,首先就是在经济上,势必导致未来家庭教育投入的增加。

    教育减负如果不在需求端做改变,只对供给端做限制,减负只能越减反弹越高

    6

    需求端能不能改变呢?

    很不幸,短期来看不可能。

    这又要回到中国所处的当下社会环境——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而且要追求有质量的发展,大国崛起意气风发,当然不能鼓励靠福利混吃等死、无为而活的社会价值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即使你所谓“减负”了,根本无法解决家长内心希望为孩子“托住底部”,不让TA向下滑落阶层的焦虑。

    解决方案也不是没有,但这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状态。

    如果有一天,中国的教育资源可以以按需分配的方式进行,这种供需矛盾就解决了。

    何为按需分配?把孩子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与TA对某个专业的兴趣联系起来,变成TA的一种学习动力,孩子在这个专业领域的教育费用由国家承担。如果孩子喜欢数学,所有的教育费用国家包了;如果另一个孩子喜欢钢琴,他的学琴费用、比赛费用,国家也包了。。。

    也许这样,就可以既维持社会的活力,又不会受制于教育资源扭曲的价格造成的阶层固化的壁垒。

    好吧(捂脸),我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我未来的愿望,就是能在退休后办一所这样的公益数学教育机构,挽救你们孙子的逻辑能力,中国人太缺逻辑思考能力了,否则也不会在政策层面昏招不断。

    7

    总之,经济规律,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

    不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投入,不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反而控制资源投入,制造竞争不激烈的幻象。。。其实是一个大昏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打脸了,还是要冒死谈谈教育“减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ou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