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吃的鸡鸭鱼肉,都是放心牌的。看上去好像毛没拔干净啥的,但没有什么激素、杀虫剂、防腐剂等有害物质,所以我们敢大快朵颐。当下,那些看上去干净得不像话的各种肉类,我们仿佛能看见肉里染色剂、防臭剂、杀虫剂等物质的残渣,不知道什么是可以放心吃的。
纯天然无公害的食品越来越稀缺了——真正的美食,首先从原材料来讲,要安全。
稀缺倒不是完全没有,市场里从农村菜园子摘下来的菜,我们大抵可以放心食用,乡亲们自己也吃这个为生啊。
真正的美食,是简单而健康的。不一定是山珍海味,可能就是粗茶淡饭,简简单单,但一定是健健康康。当季园子里下来的菜,摘下来,洗一洗,直接蘸酱吃的小葱、黄瓜;直接炒的角瓜、青椒什么的;直接炖的豆角……到了冬天,大白菜、土豆、萝卜……冬日的清晨或傍晚,来一碗南瓜粥、红薯粥,那这一天下来,多大的风雪都挡过去了,只要胃里是暖暖的,哪惧风雪呢?做起来还简单呢——尤其在农村老家,米、适量水、南瓜块或红薯段,一起放进大锅里熬煮,水别太多,火候掌握好,恰好有粥锅巴,才最香呢。大白菜那可是最健康的呢,一年四季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生吃白菜芯,酸溜白菜片,炒着吃,涮着吃,炖着吃,包饺子吃,腌制成酸菜……哈哈,秋天白菜丰收了,一定要囤一些,来年开春吃哦。
真正的美食,是用智且用时的。小时候家里没有冰箱,白菜、土豆、萝卜什么的能下地窖,寒冬腊月杀的猪,那么多猪肉怎么存放呢?当然是腌咸肉啊。儿时,见父母将猪肉切成方块,下到冷水中,水开后捞出,放凉,往肉上抹一层粗盐块,然后把肉一层一层地码进缸里,每码一层,浇上点猪油,装满缸之后,猪油浸过肉块,将缸封好。心里这个美呀——来年开春,待韭菜下来,妥妥的一道硬菜啊:韭菜炒腊肉。那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智慧啊,更是父母小半天的劳动成果,自是也有我们的功劳。别的活做不了,但帮着把肉块从正房拿到盛粮食的小屋还是没问题的。
真正的美食,是用心且用情的。就拿春节吃的饺子来说吧,光是剁饺子馅就得一天的功夫。酸菜缸里真的是冷得扎手,父亲嘶嘶哈哈地把酸菜捞出来,切好,这还远远不够呢。母亲把切好的酸菜剁碎,炼油渣的功夫,我们兄妹也好轮班叮叮当当地剁起来——想吃薄皮大馅的酸菜油渣饺子,馅必须要再碎一点儿。脚下也不闲着,跺着脚,省得脚凉。父亲去忙他手里的活计,给母亲打个下手往灶里添把火什么的,火苗嘶啦的声音,父母聊天的声音,我们剁饺子馅的声音……厨房里热闹极了。眼见大盆里的饺子馅越积越多,足够吃到头初六的,才肯罢休。包饺子前和面的水温定要控制好,擀皮时也要注意饺子皮大小薄厚的要匀称,包饺子时放多少馅,煮饺子时锅要烧几个开,饺子煮好后在锅篦子上要停留多久……好像哪一道工序都得用心,不然煎饺子或者在火盆上烤饺子吃时,也不会那么香啊。
看来,真正的美食都在童年。也或者,食物美不美,好吃不好吃,关键是看和谁一起吃。真正的美食一直都有,因为生命生生不息。
慢慢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像长跑运动员,上了马拉松的赛道,似乎就下不来了似的。每日里忙得哟,好像我们要去奔赴什么了不起的约会,好像有什么国家大事等着我们去决断,吃个饭都得狼吞虎咽,生怕慢了会浪费时间。
我倒不是怂恿你细嚼慢咽到一顿饭吃上个半天儿的时间,但至少要尊重一下饮食文化。茶,有茶文化;酒,有酒文化;我们的饮食,难道不配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吗?
我们可能被无形的什么给裹挟了。我们在赶时间,我们怕跟不上快的节奏。
赶什么呢?何必那么匆忙?跟什么呢?那么快有必要吗?
什么时间做什么时间的事儿,寅吃卯粮显然是不对的。我们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一看时间上班上学要来不及了,于是,就挤占了吃饭的时间。公交上、地铁里,别说那些上班族忙得边走边吃,就是我自己,有时候也会为了赶时间这样做。
我为什么不早一点出门呢?时光倒流,我为什么不早一点起床呢?昨晚睡得晚了。那我为什么不早睡一会儿呢?我玩手机了,有时候是加班了。于是,就恶性循环了。
边走边吃不是不可以,但终归是就着风,冷风热气的,对身体好吗?为了吃饭而吃饭,我可能有时食不知味。干嘛把自己赶得这么狼狈呢?至于吗?
会不会和家人进餐的时间慢慢的就少了甚至没了?如果我们慢不下来,早餐从外边对付一口,中午在单位对付一口,晚上出去聚餐什么的,那我们当初买房时,厨房和餐厅是不是就多余了呢?厨房没了烟火气,家还是家吗?
慢慢吃,特别是家里的一粥一饭,那是家人满满的爱啊。一棵菜,一块肉,一片姜,一头蒜,家人把它们从市场带回来,要摘菜,要洗菜,要做菜,要色香味俱全,要考虑家人的喜好。一碗饭一盘菜端上桌,放在我们面前,食物已经走过了千山万水,家人更是费尽心思甚至绞尽脑汁,只为让我们吃饱吃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慢慢吃细细品呢?
最简单的道理:病从口入。又说: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可见,食物是我们健康的根本。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慢慢吃,有助于消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