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公元137年)
1、
春,武陵蛮夷二万人包围充城,八千人入寇夷道。
2、
二月,广汉属国都尉击破白马羌。
3、
皇帝派武陵太守李进攻打蛮夷叛军,将他们击破。李进随后选拔良吏,抚慰蛮夷,武陵郡又安定下来。
4、
三月,司空王卓薨逝。三月三十日,任命光禄勋郭虔为司空。
5、
夏,四月十九日,京师地震。
6、
五月六日,山阳君宋娥被控勾结奸妄诬陷他人,被撤除爵位,收缴印信,遣返乡里。黄龙、杨佗、孟叔、李建、张贤、史汎、王道、李元、李刚等九侯被控与宋娥互相贿赂,求升官及增加封邑,同时被遣返封国,并减少租赋收入四分之一。
华杉曰:
对人不能过分的好,恩赏不能超过她的本分。当初左雄极谏,不要给乳母宋娥封爵,宋娥自己都畏惧辞让了,而皇帝“恋恋不能已”,还是封了她。这是皇帝的感情,我们时常会有这样的感情,想要让我们的亲朋好友过得更好,但是,当这种感情和恩赏过分的超出了她的本分,也就改变了她的预期和欲望,让她变得欲壑难填了,就像“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一样,最终害人害己。
7、
象林蛮夷区(ou)怜等攻打县城,杀死地方官员。交趾刺史樊演征发交趾、九真兵一万余人救援,士兵们不愿意远征,秋,七月,二郡士兵哗变,攻打郡政府。郡府击破叛兵,但是无力再征讨蛮夷,蛮夷叛乱愈演愈烈。
8、
冬,十月十日,皇上行幸长安。扶风人田弱举荐同郡人法真博通七纬、六经之学,隐居不仕,应该给予三公之高位。皇帝虚心求聘,前后四次征召,法真始终不答应。友人郭正称颂他说:“法真名可得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可谓百岁之师矣!”
法真,是法雄的儿子。
9、
十一月二十三日,京师地震。
10、
太尉王龚认为中常侍张昉等专弄国权,想要上奏诛杀。亲属中有人用安帝时期杨震弹劾中常侍樊丰等,反而自己被逼自杀的事来劝阻他,王龚于是打消了念头。
11、
十二月二日,皇帝从长安回到洛阳。
三年(公元138年)
1、
春,二月三日,京师及金城、陇西地震,二郡又发生山崩。
2、
夏,闰四月八日,京师又地震。
3、
五月,吴郡丞羊珍造反,攻郡府,太守王衡将他击破、斩首。
4、
侍御史贾昌与州郡兵力征讨区怜,不能取胜,反而被区怜包围了一年多,兵力粮草都难以为继。皇帝召集公卿百官以及四府(大将军府、太尉府、司徒府、司空府)掾属幕僚,问以方略,众人都说,要派遣大将,征发荆州、扬州、兖州、豫州四万兵前往增援。
李固反驳说:“如果荆州、扬州平安无事,征兵倒也无妨,而如今二州盗贼盘结不散,武陵、南郡蛮夷叛乱还未平定,长沙、桂阳已经数次征兵,如果再征,必生祸患,这是第一个不可!又,兖州、豫州的士卒如果突然被征发,远赴万里之外,没有给一个回来的期限,诏书催促,一定会激起哗变逃亡,这是第二个不可!南方水土暑湿,加上又有瘴气,士卒非战斗性死亡减员必至十分之四五,这是第三个不可!远涉万里,士卒疲劳,等到了岭南,已经失去了战斗力,这是第四个不可!大军日行军三十里,而到达日南要九千余里,三百天的路程,每位战士口粮五升,米就要六十万斛,还没有算将吏驴马之食,只是算士兵自己背着盔甲步行,就是这样大的费用,这是第五个不可!大军一旦投入战斗,死亡必众,不足以御敌,又要再征兵,就好比刻割心腹之肉,去补充四肢,这是第六个不可!九真、日南相距千里,当初在九真征兵都引起了哗变,更何况要荆、扬、兖、豫四州之卒以赴万里之艰?这是第七个不可!
“之前中郎将尹就征讨益州叛羌,益州百姓民谣说:‘虏来尚可,尹来杀我!’后来将尹就召回,把军权交给刺史张乔,张乔还是用那些兵,月余之间,就将叛军击破。这就说明,中央再派大军没有用,当地州郡有得力的官员,就可以任用。所以,应该选拔有勇略仁惠的将帅,任命为刺史、太守,派他们一起去交趾。如今在日南的军队,孤军在外,又无粮草,守既不足,战又不能,唯一的办法是放弃日南,将官吏百姓都向北撤退,迁移到交趾,等事态平静之后,再回日南。然后,征用蛮夷,以金帛相资,让他们互相攻击,又悬赏以裂土封侯,施反间计,购求叛军首领人头。
“前任并州刺史、长沙人祝良,性多勇决,又,南阳人张乔,之前在益州有破虏之功,皆可任用。当初文帝立即任命魏尚为云中太守,哀帝立即拜龚舍为泰山太守,所以,现在也可立即拜祝良、张乔,让他们不必来京,直接从便道前往上任。”
四府官员,全部赞同李固的意见。于是,当即拜祝良为九真太守,张乔为交趾刺史。张乔到任之后,开诚布公,抚慰引诱,蛮夷投降的投降,解散的解散。祝良到了九真,单车直入贼营,设之以方略,召之以威信,蛮夷数万人投降,并且为祝良修筑官衙。
由此岭外地区全部平定。
华杉曰:
这里有两点我们需要学到的,第一,不要急于“解决问题”,特别是不要就问题解决问题,因为解决问题的举措,往往会制造出新的问题,更大的问题,这制造出的问题,往往比原来的问题还大一百倍,还不如放弃,不解决。公卿百官都马上提出了解决方案,而李固却看到了他们的解决方案将要制造出七大问题,几乎是动摇天下,有亡国之祸。
第二,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到问题发生的“真因”,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然后从真因入手,才能解决。叛乱的真因是什么呢?就是官逼民反,所以,真因不是民,而是官,真因一找到,原来从九千里之外派四万大军出征的解决方案,就改成换两个官员,而且问题马上就解决了,就这么简单。
这是一个管理学问题,相当于丰田生产方式的“五个为什么分析法”,一件事情的发生,一定有它的原因,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连问五个为什么,一直穿透到其真因——根本原因。
蛮夷为什么造反?因为赋税太重,而且他女儿被抢了。税率那么低,怎么会重?因为是地方官擅自加税……通常用不着五个为什么,就真相大白了。但是,人往往会被主观的假设和逻辑陷阱所误,让皇上看不到叛乱的不是蛮夷百姓,是地方官。
5、
秋,八月二十日,司徒黄尚免职。九月十六日,擢升光禄勋、长沙人刘寿为司徒。
6、
九月十七日,皇帝命大将军、三公各自举荐刚毅、武猛,可担任将帅的人才各二人,特进、卿、校各举荐一人。
当初,尚书令左雄举荐冀州刺史周举为尚书。继而左雄为司隶校尉,举荐前任冀州刺史冯直任将帅。冯直之前曾经因为贪污获罪,周举因此弹劾左雄。左雄说:“诏书要我举荐武猛,又不是要我举荐清高。”周举说:“诏书要你举荐武猛,不是要你举荐贪污。”左雄说:“我当初举荐你,就是为了让你今天弹劾我吗?”周举说:“当初赵宣子任命韩厥为司马,韩厥以军法杀了宣子的奴仆,宣子对诸大夫说:‘你们可以祝贺我了!你看我选的韩厥多么称职!’如今您并不认为我没有才能,把握举荐到中央,我也不敢阿附您,让您蒙羞。但是没想到您的态度和赵宣子不一样啊!”
左雄大悦,道歉说:“我曾经做过冯直父亲的部属,又与冯直是好友。如今周举以此来批评我,这是我的过错啊!”
天下由此更加认为左雄有贤德。
当时,宦官们竞相挟势市恩,唯独大长秋良贺清廉俭约,谦退厚重。皇帝下诏要求举荐武猛,唯独良贺一个人也没举荐。皇帝问他缘故,良贺说:“臣生于草茅,长于宫廷,既无知人之明,也没有和士人交往。当初卫鞅因宦官景监而得到进用,有识之士都认为他不得善终。如今我如果举荐什么人,恐怕也是不足为荣,反以为辱,所以不敢!”
皇帝听了这话,更加欣赏良贺。
7、
冬,十月,烧当羌酋长那离等三千余骑兵入寇金城,校尉马贤击破之。
8、
十二月一日,日食。
9、
大将军梁商因为小黄门、南阳人曹节等在宫中掌握权势,派儿子梁冀、梁不疑和他交友,而其他宦官嫉妒曹节受宠,反而想要构陷他。中常侍张逵、蘧政、杨定等,与左右连谋,一起诬陷梁商及中常侍曹腾(就是曹操的祖父)、孟贲,说他们计划征召诸王子,图谋废黜皇帝,另立新君,请求将梁商等逮捕定罪。皇帝说:“大将军父子,是我所亲,曹腾、孟贲,是我所爱,必定没有这样的事,是你们嫉妒他们罢了。”张逵等人见诬陷失败,惧怕窘迫,仓促退下之后,矫诏逮捕曹腾、孟贲。皇帝接到消息,震怒,派宦官李歙紧急释放曹腾、孟贲。将张逵等逮捕下狱。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4410/684e53d78351936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