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初中预防校园隐性欺凌的实践报告》之专家评议
文‖张爱敏
应我校一课题组之邀,参加了常校长一行组织的开题报告会,现结合相关材料的审阅及开题报告会,经过专家组其他成员认真评议,特汇报如下:
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审阅了课题研究的有关前期准备材料,经过认真评议,形成如下论证意见:
1.课题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立足于学校实际,针对校园欺凌有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从国家法律制度、制度建设、学生思想教育、学生生活监管等方面进行探讨,深度挖掘造成隐性欺凌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有关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探索有效机制,从而保护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受欺凌,让更多受欺凌的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帮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基于以上分析,专家组认为课题的主导思想及其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及推广意义。
2.课题研究目标明确。旨在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来探究隐性欺凌行为的方法,破解隐性欺凌行为长期存在的密码,为预防校园欺凌行为提供理论支撑,为学生抵制校园欺凌提供方法策略,最终形成教育合力,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课定位了理论目标和实践目标,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既兼顾了学术价值又突出了实践意义。
3.课题研究内容具体。课题明确以长垣市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隐性欺凌现象的实际调查、相关案例以及数据分析为依托,充分探讨校园隐性欺凌的成因、类型、特点、危害等为核心的研究内容,较为准确地把握了课题研究的方向,面向实际,有较强的实用性。建议对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做更清晰的界定,加强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的关联度,并适当细化和具体化。
4.课题研究方法得当。如课题中的行动研究法,能保证课题研究真正服务于教学改革。建议由于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其他的研究方法,请酌情补充并注意研究方法实施时的科学性、规范性。
5.课题研究计划全面。首先,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研究任务的分工较明确。其次,在研究进度中,从现象到本质,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详细的过程设计,并对实施阶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划分。建议为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施,课题组应加强“课题研究、反馈总结”的保障条件,可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并把课题研究和学校教研工作结合起来,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中。
6.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多样化。根据研究目标,建议教师多渠道收集国内外校园欺凌的信息资源,高瞻远瞩,对本课题实施计划不断完善与总结,形成预期成果。成果形式不局限在教研论文、研究报告、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上,可酌情增加值得推广的模式、评价标准等,并注意成果的学术性、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专家组最后建议,课题组应进一步修改并完善开题报告,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会,合理分工,展开课题研究并定期交流研究心得与成果,还要根据时间顺序分阶段对研究过程性材料及佐证材料进行归档与整理。
最后,专家组一致同意本课题按开题报告进行研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