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连载小说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辛苦活。
无数创作者,为了下一个情节的铺展,愁白了头发,愁秃了头顶。
所幸,小说终归是小说,创作者们不用局限于条条框框,范围广阔。
大家根据自己的学识、阅读去丰富内容,也就是说,作者的阅历、见识越丰富,他就越有可能创作出旷世奇作。
金庸,武侠世界的泰斗级人物。很多人都很好奇,中国文学界优秀者不知凡几,小说界的名家也极多,为什么金庸是泰斗?
1.连载小说创作者需要的两种能力
不仅是金庸,事实上,所有连载小说创作者,都需要具备以下两种技能。
这两种技能缺一不可。
第一个技能,是能“扣”。比如作者这回写的内容,一定要让读者有兴趣去阅读下一回。在写下一回时,同样如此。
第二个技能,是能“填”。创作者精力有限,闭门造车者,写不出太精彩的文章。所以很多作家的生活都很丰富多彩。他们能把生活中的很多人和事,融入到作品当中。于是,作品也就有了人情味,有了魂。
比如金庸,他在写一部作品的时候,动不动就要一两年的时间,这个时间段里,他并不是只写小说这么简单,作为报业人、社会人,他每天要做很多事情。
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他要把所见所思所想,融入到作品中去。
既然每一个连载小说作家都要经历这个过程,为什么金庸的成就如此之高?
2.广泛阅读,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金庸出生在海宁查家,世家背景,让他身上具备一种传统文人的思维,对世间万物,有着独特的理解方式。
他在初中时就才华初现,此去经年,更是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熟悉金庸的人都知道,他对历史的探究极其认真,并深谙佛理,关于法律、文学、道家等皆有涉猎。
除了颇有名气的十五部武侠巨作外,金庸还发表了《袁崇焕评传》、《成吉思汗及其家族》、《全真教考》等历史考究论文,并专门成立学术基金,广邀各界学者在此进行学术探讨。
后来金庸功成名就,仍然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先后获得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博士学位。
饮马江湖,以学为乐,笔耕不断,云游四方。
金庸的生活,潇洒,又充实。
3.一切经历皆是财富
连载小说不能冷场,就像现在的写手一般,每天要找好选题创作。
金庸的身份不仅仅是一个小说家,他还曾担任报社记者、编辑、主编、社长、董事长,曾当过翻译,也曾在影视公司担任编剧等职业,并和一些女明星之间产生过或多或少的花边新闻。
这是最好的安排。
丰富的经历让他的小说更加精彩和华丽,他不断将自己的见识、体会融入到作品当中,让作品充满了生活气,并能令读者明知他是虚构的情况下,仍然陶醉于他的文字世界。
金庸是1924年出生,他中学时代就才气逼人,17岁时的作品《阿丽丝漫游记》,含沙射影的讽刺他们训导主任有投降主义作风。结果该文一出,影响甚广,学校以他不尊敬师长为由,将其开除。
这一点,像不像《笑傲江湖》里面桀骜不驯的令狐冲?
1944年,金庸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因见到学校某些党员行为不端,愤而向校方投诉,又被退学。
这像不像《天龙八部》里面,刚出道时没有丝毫武功却胆敢阻挠两大门派争端的段誉公子?
学校里面,金庸被开除无可奈何,或许他不止一次的想,当自己仗义执言的时候,若能身负绝世武功多好,或者有后台做依仗,自己也就不会那般尴尬了。
抗战胜利后,金庸先后在《东南日报》担任记者、《大公报》担任国际电讯翻译、《香港商报》武侠主笔、长城电影公司编剧、创办香港《明报》等。
这期间,他进行了更加广泛深入的阅读,结识了梁羽生、陈凡等著名作家,也开启了武侠小说的创作之路。
或许当年那个少年,做个安静的男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依然可以功成名就,在某个部门担任要职,地位不凡,受人尊崇,不愁吃喝,安稳成家立业。
还好他没有那么选择,而是在江湖上掀起了血雨腥风。
从此武侠世界又多了一颗耀眼的明星,那个明星越来越亮,直到坐镇于正中,笑看风雪无尽,我只快意恩仇。
4.后记
金庸曾说,自己并不善于管理,只想做做学问。
这让人想起当年孔子与学生的那番对话: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他有俯瞰世间之心,也有入世体味之履历。他每天忙忙碌碌,一边办报,一边杂活,一边时评,一边在为读者带来武侠世界的精彩。
但他的心是静的。
金庸就在香港的一个小屋子里,看着美苏争霸的对峙,看着国内外局势的一举一动。
这,又是一个武侠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