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35岁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35岁前,你的勤奋努力可以让你考到一个好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然后升职加薪、建立一个温馨美满的小家庭……
但是35岁后才发现:失业风险、亚健康、父母的晚年生活、孩子的教育处处给你压力......

35岁后,如果你发现努力不一定能够让你安身立命,那么除了努力你还能靠什么?
一、35岁的你,一起算一笔人生账单
生而为人,我们一生都在花钱。
按照平均年龄80岁来算,在爸妈肚子里开始,0-22岁是我们成长的花钱时刻; 55岁退休到离开世界的那天,是养老的花钱时刻。
只有23-54岁是能够创造收入的时候(如果你要读研究生、读博,可自行减去赚钱的时间),这一时期赚来的钱,既要搞定自己,还要搞定家庭现在和未来的花销。
那么这一生,到底要花多少钱呢?我们从以下方面算笔账:
房子:以广州房价来算,总价是140万;
车子:以经济适用车为例,加上各种养车费用,总共算89万;
孩子:以普通家庭计算到孩子22岁,大概是66万(若要考虑上兴趣班、补习班可自行加上);
父母:假设每年给他们1万元钱,算到平均年龄80岁是20年,是20万元;日常开支:省吃俭用3000元一个月,共108万元;
休闲娱乐:30年,共60万;
养老:25年的退休生活,60万。
总共需要: 543万!平摊到22岁-55岁这段赚钱的时间,每个月你要赚多少钱才可以保障以上基本的生活。
这还没有算上你要生二胎、你会生病、国家会有通胀、你可能会失业、你还要给各种份子钱等等的开销!
人生靠工作很难积累大笔的财富,必须依靠抓住大的财富机遇。
二、35岁前那些你错过的财富机遇
35岁的你,第一波财富机遇在1988年价格双轨时期,那些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被称为倒爷,倒买倒卖让他们盆满钵满。
第二轮的财富机遇主要在房地产和金融领域。
房地产方面:从1998年中央拨款1000亿元贷款并停止住房分配开始,之后的20年陆续历经了增加商住房供应、928房贷新政、4万亿计划、930新政、限购限贷限价限售之后,房地产的平均价持续稳步上升。
金融方面:1990-1992年全面放开股价开始,经历了邓小平南巡,股权分置改革,4万忆计划、2013-2015的货币政策/创业创新中,上证指数的涨跌不休,经历了10轮大大小小的牛市行情。
第三轮财富机遇是互联网等新科技新经济
互联网行业经过20年的发展,经历了商业化、生态化和互联网+的进程。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和利润都在不断创新高。
这三轮财富机遇,能抓住一个,至少是个中产家庭了。
三、35岁后人生分水岭下财富的抉择
✨如何抓住财富机遇对你来说就极为重要。
庆幸的是: 财富是周期性增长的。
可能我们的父辈们,在中国从无到有的阶段,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错过了三次让我们变身富二代的机会。但如果我们意识到,并做出改变,在如今从有到优的时代,我们仍有机会。
关于财富机遇的预测有很多,我们肯定的一点是:未来不一定是房地产时代,也不一定是互联网的时代,但未来一定会是全金融时代。
全金融时代,一切皆可交易!时代给你机会,你怎样可以抓住?
那就是理财,关于理财,你需要的就是一个亲测有效的理论学习和落地系统。
而你今天学的课程,就是一个亲测有效的理论学习和落地系统。这四天过来,相信你已经学会找到存不下钱的原因、如何进行记账以及如何存到第一桶金,如何玩转银行理财、国债逆回购,小赚一笔,以及今天学习的,如何避开分期的坑,花“银行的钱”。而这些都是理财的基础之一。
理财的本质有很多种说法,但是究其根本不过是一句话——避免财产贬值并利用它创造新的财富。
❎一个很浅显的例子,80年代高高在上的万元户,放到今天,不过是北上广城市一位普通IT人士一个月的工资。
所以如果你没找到一个当你睡觉时还能挣钱的方法,你将工作到死。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观点,如果大部分人的理财收益大于通货膨胀,这个世界是无法运转的。
所以跑赢通货膨胀的人,注定只是那10%的一小部分,想成为那跑赢通胀的那一小部分人,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理财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