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回望过去,展现在记忆中的是一个无比真实却又无法触碰的世界,仿佛我们是以一种上帝般的视角自由飘浮在过去的自己身旁,注视着眼前正在发生的这一切,多么熟悉的画面,就像一场看过许多遍的电影,每一个情节,每一句台词都如数家珍,但它却比任何剧本都要耐看,从来不会觉得生厌,毕竟,这是属于自己的故事。
看过几段关于早餐的情景,就很自然地联想到了其它一些人、事、物,在这里,我觉得应该暂时把时光流转到七八年后的高中,因为那里同样有两个关于早餐的故事。
在我看来,高中时代的情感是最美的,它恰到好处地处在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上,就像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公转轨道半径一样,小一点太热,大一点又太冷,而它不大不小恰好就位于那条最佳的宜居带上,仿佛是被精心安放在这里的一般,多么完美!
对我们来说,小学时代的情感虽然炙热,动不动就是一辈子的好朋友,转眼却又互不理睬,没过多久又莫名其妙和好如初,实属幼稚。初中虽然多了一份理性,但毕竟心智尚未成熟,还未褪去那份稚嫩,童心未泯,这时候的伙伴关系更多的是聚焦在“玩伴”这个属性上,而不是在情感本身。
当时间进入高中,这时的我们,意气风发,开始变得成熟,有了一副大人模样,但还未被世俗染指,恰如一张白纸,一尘不染,我们开始真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情感,这种变化很微妙,关注的焦点从事物本身悄然转变到了内心的情感,一件细小的事情也能直达心灵,让人回味无穷。
这时的我们,学业似乎只是附带的副业,美好的高中生活才是生活的主体,除了上课,其余时间都在全身心地享受交流的乐趣,谈音乐,谈兴趣,天南海北,天马行空,侃天侃地侃人生,趣味一旦相投,就永远都有聊不完的话题,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AA和DD是高一入学之后我遇到的两个最好的异性朋友,纵观我的整个学生时代,仅有的几个异性友人中处得最深的就是DD,虽然只如昙花般盛开了不到一年,但这段友情对我的意义却非同一般,它几乎占据了我对高中美好记忆的绝大部分。
但今天这个故事并不是关于DD的,是另一位可爱的姑娘AA,她有一双既大且时刻仿佛在笑的双眼皮大眼睛,水灵灵的,特别养眼,加上那副精致而毫无瑕疵的五官,白皙的皮肤,是班里数一数二的漂亮姑娘,更为难得的是她性格还特别好,似乎从来都不会生气,总是柔柔的,特别爱笑,不管是微笑还是大笑,她的眼睛与表情永远都是那么暖。有时候莫名觉得,在寒冷的冬季,她那双笑眼具有神奇的驱寒功能,看着就特别舒服,让人忘记了寒冷。
那的确是深冬的时候,我不知是因为早上起不来还是钱不够了,有一阵子就不去吃早饭。一天,她突然问我明天想吃什么,她帮我买,我略一思索,脱口而出:“小笼包。”随即又问她真的要给我买早餐吗,她笑着柔柔答道:“嗯,那给你买一笼小笼包。”虽然挺高兴的,但说过之后,我对这事并没有多么在意,甚至很快就把它忽略掉了。
第二天清晨,恼人的运动员进行曲又准时在校园里大声催促起来,极不情愿地从被窝里起身,意识还很混沌,身体却自动快速穿起衣裤,匆匆下楼往小操场走去,一帮睡眼惺忪的学生愣是被这刺骨冰冷的空气给激灵得清醒了过来。
每个班级按男女各排成一列,开始做早操,校园外不远处就立着几栋高层小区楼,校园里的早操广播他们一定能够清楚地听到,我还挺同情他们的,每天大清早的愣是被吵醒了,先来一遍慷慨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接着就是朝气蓬勃的第八套中学生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
早操一结束,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画面,大部分女生都往食堂方向走去,而男生则有一大半都是从哪来就回哪儿去,那都是赖床起不来的,还没洗漱就掐着点来做早操,做完自然就要回寝室洗漱去,我当然也是其中之一。
但一般,他们洗漱完就快速跑去食堂吃早餐,时间还赶得及上早自习,而我那几天都是洗漱完直接就去教室,如往常一样,那天教室里还是只有零星一两个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趴在光桌板上养神,我很享受桌上空空如也的感觉,从来不会碍手碍脚。
但隐隐中闻到一股香味,环顾四周却并没有人,猛然间想起AA说要给我买小笼包的事,顿时一把就掀开桌板,角落里赫然放着一袋正冒着热气的雪白饱满圆润又可爱的小笼包,她怕放在桌上冷得太快,还特意给我放到桌子内部保温了,多么细致入微!
那可能是我吃得最感动的一次,随着其他人陆续走入教室,AA也姗姗来迟,她走过来,笑着问我好吃吗,我说好吃,她又问我明天想吃什么,这次我拒绝了,告诉她明天我自己会去买。这样的感动拥有一次就已令我知足,不知足反而会破坏这份无比纯真的美好。
那时的感情就是如此单纯,没有任何目的性,更与功利无关,想对谁好不需要任何现实的理由,就是单纯地发自内心,仅此而已,简单,却动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