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不是数学难学而是成人方法错误
25号 徐帆

作业:对0-6岁孩子来说数学难吗?该何时、何种方式把数学介绍给孩子?
很多人认为数学难学,认为数学抽象,其实这是成人的心理障碍。孩子学数学困难,是因为引入说学术语或概念被推迟。之所以认为困难,是因为成人的方法错误,成人总是想在很短的时间内,用抽象的方式,给予孩子人类几个世纪获得的数学经验。所以,不是数学难学,而是方法错误。
1.数学不难,数学源于生活
(1)数学的发展历史是起源于早期生产活动,在早期社会,人类就开始把数学应用于衡量物质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测量土地,预测天文,在古代的石碑上,还可以看到几何图形,人类货币的来源,也是那个时候,兑换的结果。
所以小朋友学习数学,在学习抽象之前,需要具体的操作,就像人类最初对数学的认知一样,所以孩子的数学不仅要具体还要操作,这样之后再给孩子介绍抽象的概念。
(2)在孩子0~6岁感官敏感期期间,通过感官让孩子认识世界,掌握物体的特质,掌握数学概念,培养逻辑思维,从而加强数学心智。这是遵循生命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表现,所以数学不难。
2.数学不难,抽象的数学概念来源于具体的事物,孩子用感官对物体有了了解,操作,最后内心舍弃具体物质,从而形成抽象概念。
数学不难,他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人类倾向
孩子数学的学习,应该把握时机。
1,吸收性心智
0~6岁孩子有吸收性心智,0~3岁是无意识吸收,就像海绵照相机,本能的吸收,形成庞大的知识库,到了3岁,孩子所吸收的信息,是大人需要60年才能学习完,但是这些信息是杂乱的,混沌的。
2.5~3岁,孩子会将混沌的印象加以分类,整理,形成有秩序的知识库,然后孩子进入有意识吸收的3~6岁。
2.敏感期
孩子有六大敏感期,运动敏感期,秩序感敏感期,感官敏感期,语言敏感期,细小东西,敏感肌和社会敏感期。
1.运动敏感期伴随着运动,尤其到了3~6岁的时候,伴随动手操作,然后将0~3岁的潜意识吸收实化出来,然后加以分析.对应.组合和统合。
2.秩序感敏感期,秩序感敏感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在秩序,一种是内在秩序,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秩序,秩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参照点,越小年龄的孩子对秩序的需求越大。秩序和次序有关,秩序会让我们清楚将要发生的事,这是一种预测,预测将来要发生的事情,给我们带来安全感。秩序感敏感期通常在1.5岁出现,最明显是1~3岁左右,然后逐渐消失,这个时期孩子对物品的位置,时间的经过,顺序和约定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不同孩子会非常的困扰,秩序感敏感期也是孩子的数学性质的表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1对1的关系。
3,语言敏感期,数学抽象化的过程需要语言把抽象概念固定下来,这也是蒙氏三段式教法的精髓所在,先用感官经验看么摸,再用语言固定,然后呢,语言敏感期我们要把精准简练的语言传给孩子,这样既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又加强了孩子的数学心智。
4.社会性敏感期,三岁以后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在一起时大的帮助小的,小的跟大的学习
5.感官敏感期,0~6岁的孩子呢,有感官敏感期,孩子用感官认识世界,通过感官运动来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分类,组合,顺序,大小,长短,多少等数学概念,在蒙特梭利教室里,通过丰富的感官经验加强孩子们的数学心智,通过动手操作感官,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认知发展规律。
敏感期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对某种事物或技能有着高度的兴趣,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去追求,所以一定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学习,因为兴趣是最好老师,兴趣可以让活动延伸并且重复。
所以要在0~6岁敏感期,为孩子提供适合孩子发展的,丰富合理的环境,要有具体的实物来来加强发展数学心智,并且记得不用教孩子,只需每天的经历里,和孩子一起经历数学的丰富,数学的奥秘,数学的乐趣。数学无处不在,每天都要有拥有敞开的心,好奇的眼睛和孩子一起来探索感受经历数学。
网友评论